近日,#女子大口吃冰激凌突發(fā)腦結冰#
話題沖上熱搜
炎炎夏日,高溫來襲
吃冷飲成了大家的消暑首選
然而,吃冰也有禁忌
一味貪涼很可能會傷身
女子猛吃冰后“腦結冰”
前額劇烈疼痛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吃了一大口冰淇淋或猛灌了幾口冷飲后,會突然“腦殼一緊”,前額一陣劇烈而尖銳的疼痛,好似整個腦袋都被凍住了一般,身體也變得僵硬......
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吃了幾口冰淇淋后,她突然感到前額一陣劇烈疼痛,持續(xù)了好幾分鐘,胃也不舒服,連忙到醫(yī)院就醫(yī)。醫(yī)生表示,這種情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腦結冰”。
病因
這種現(xiàn)象的原理是當冰冷的食物突然大量進入溫熱的口腔時,會對口腔黏膜和蝶腭神經(jīng)節(jié)造成強烈刺激,使頭部和面部的肌肉、血管收縮,引起直通大腦的一條動脈痙攣,并沖擊痛覺神經(jīng)末梢,引起頭痛。
癥狀
“腦結冰”通常發(fā)生在前額中部或太陽穴附近,表現(xiàn)為瞬間劇烈刺痛,疼痛很快達到高峰,嚴重者可伴有流淚、惡心、嘔吐、肢體乏力,甚至造成短時間的血壓升高、短暫性的意識障礙等癥狀。一般持續(xù)幾分鐘可自行緩解,少數(shù)患者會持續(xù)半小時或更長時間。
三招緩解不適癥狀
如果不小心吃冷飲太猛了,引起頭痛,三個步驟可以緩解不適癥狀:
1.吃冷飲時如感覺頭痛不適,可輕輕按摩頭部,一般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后癥狀會減輕;
2.用舌頭頂住上顎,有助加速上顎恢復常溫;
3.用手捂住口鼻,快速呼吸,增加進入上顎的熱氣流,緩解頭痛。
牢記這些吃冰禁忌
吃冰鎮(zhèn)食物可不能“貪多貪足”,正確地吃,才能“又爽又健康”:
運動和勞作后 間隔2小時再吃冷飲
運動或勞作后,頭部出汗、血管擴張,此時若猛吃冷飲,頭、面部驟然遇冷,就可能引起顱內(nèi)血管功能異常,引發(fā)頭痛。建議間隔時間至少在2小時以上。
含幾秒鐘再咽
食用冰激凌或冷飲時,可以先在嘴里含大約5秒鐘,讓食物在口腔中盡量多存留一會再咽下去,最大限度減少寒冷對口腔黏膜血管的刺激。如果冷飲中有其他配料,也可以先吃配料再吃“冰”。
中午吃 飯后吃
湖北省黃石市中心醫(yī)院營養(yǎng)主任技師胡曉嵐表示,空腹吃“冰”,會對胃腸造成刺激。相對來說,飯后吃冷飲對身體影響小一些。為了最大程度減輕冷飲對身體的影響,可以選擇在中午12點到下午3點之間吃冷飲。
避免在短時間內(nèi)連續(xù)大量攝入冰食或冷飲
冰鎮(zhèn)飲料每次不要超過150毫升,相當于普通礦泉水瓶的1/3。
雪糕、冰棒每次最多一根。
喝冰鎮(zhèn)飲料最好小口慢飲。
有偏頭痛等頭痛史或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尚未發(fā)育完全的兒童應慎食冷飲。
吃冰雖好,但也要講究科學和方法。下次吃冰時,記得避開禁忌,科學飲食、及時補水,享受清涼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其實,吃冰可不只是我們現(xiàn)代人的消暑專利,古人很早就開始探尋消暑方式,留下了許多消暑習俗和物品。今天,咱們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花式吃冰的。
古代也有“冰箱”
雖然“電冰箱”是舶來品,但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早冰箱——“冰鑒”,誕生在我國先秦時期,古籍《周禮》中就有“祭祀共冰鑒”的記載。
所謂的“鑒”是一個方形盒子,里面裝上冰塊,將食物或酒杯放于冰塊中間,借助冰塊的冷氣對食物保鮮。
在河南三門峽上村嶺附近發(fā)掘的戰(zhàn)國時期的墓葬中,曾出土過冰鑒,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發(fā)冷氣,使室內(nèi)涼爽。
進階版的“冰鑒”設計更為精妙,內(nèi)部構造層次分明?!般~冰鑒”是雙層器,厚實的青銅外壁能夠隔熱保溫,銅壁的方鑒內(nèi)套有一方壺,方盒和壺壁之間留有空隙用來裝冰,壺內(nèi)則可以裝酒。如下圖所示▼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wǎng)站
之后,到了清朝,中國的“冰箱”制造技術持續(xù)精進,不僅有柏木“冰箱”,還有融入了審美元素、將實用與美學完美結合的琺瑯冰箱。
現(xiàn)藏于沈陽故宮的三個掐絲琺瑯冰箱,便是最好的見證。即“清乾隆款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一對)、“清掐絲琺瑯蟠龍透雕寶相花獸耳方冰箱”。
古人也吃冰淇淋?
以前竟然有“冰塊管理員”這個職業(yè)?是的,沒錯。誰也沒想到,由于冰塊的珍貴而催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yè)——“凌人”。
話說咱們的文藝青年屈原也愛冰飲,一喝到冰鎮(zhèn)米酒,那叫一個激動,立馬變身“古代美食博主”,揮筆就是一句“挫糟凍飲,酎清涼些”,翻譯過來就是“這冰鎮(zhèn)糯米酒,透心涼,心飛揚,必須五星好評,強烈推薦!”
看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稀罕玩意兒總是讓人愛不釋手。
到了唐朝,吃貨腦洞大開,研發(fā)出了“古代版哈根達斯”——酥山!
別小看這“酥”,它可不是普通的奶油,根據(jù)《齊民要術》的說明,其實就是牛乳熬制奶酪時冷卻凝成的浮皮。
據(jù)詩人王泠然的描述,酥山的口感介于固液態(tài)之間,觸碰到舌尖便會在口腔之中化開。
至于如何制作這種”冰淇淋“,王泠然在《蘇合山賦》中也有描述。在加熱過程中,加入蜂蜜或是酒釀等小料,以滴淋的方式作出錯落有致的山巒造型,然后放置冰窖中冷凍定型,后續(xù)可根據(jù)需要進行花朵、草樹等裝飾。這么酷炫的“冰淇淋”,聽聽就嘴饞啦。
宋朝:“冰”有獨鐘,花樣百出
說起宋朝,那可是妥妥的“吃冰自由時代”!
《東京夢華錄》里記載的,“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別無時節(jié),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遠邇笙歌,通夕而罷?!焙喼本褪枪糯娴摹跋娜湛駳g指南”。
那時候的“冰飲店”比現(xiàn)在的奶茶店還火呢!詩人楊萬里都忍不住發(fā)朋友圈:
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
《東京夢華錄》載,每逢夏日,都城的“巷陌路口、橋門市井”都有賣一應夏日小菜、“冰雪、涼水荔枝膏”的,且“皆用青布傘,當街列床凳堆垛”。
意思說是,走到哪兒都能看到青布傘下的“冰飲攤”,跟清明上河圖上的“冰飲專賣店”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據(jù)《宋史·禮志》中記載,到了夏天,皇帝會給眾大臣一些特別的賞賜,其中就有“蜜沙冰”。沙,當指“豆沙”,推測起來,“蜜沙冰”就是澆上蜜、放上豆沙的冰,頗有點今天紅豆刨冰的意思。
夏日解暑,你最愛吃什么?
你還有哪些獨特的消暑方式?
評論區(qū)一起聊聊吧!
圖文綜合自央視網(wǎng)、國家應急廣播、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河南發(fā)布、大河網(wǎng)、河南省通許縣新華書店有限公司、視覺中國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