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名年輕女子在晚上回家后,從冰箱中取出一盒冰激凌,大口吃下后,突然感到腦袋一陣劇痛,仿佛“抽筋”般的不適隨即襲來,胃里也一陣翻騰。她隨即前往黃浦區打浦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
接診的中醫全科醫生鄔婉文判斷,這屬于典型的“腦結冰”現象。“大口吃冰激凌或冰凍飲料時,口腔黏膜受到強烈冷刺激,導致顱內血管急劇收縮,從而誘發短暫的劇烈頭痛,就像整個大腦被凍成了一坨。”她表示,“有些人還會伴隨惡心、嘔吐,甚至短時間內血壓升高。”
除了直接吃冷飲,劇烈運動或體力勞動后立即大量飲用冰水,也是“腦結冰”的高發誘因。“運動后身體處于高溫、血管擴張狀態,此時猛灌冷飲,會刺激腦部血管,引發功能性異常,從而觸發頭痛。”
那么,如何安全吃冰?
鄔婉文建議,從時機和方式上做出調整,“盡量選擇在中午適量食用冰冷食品,因為中午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這時飲用冰品對身體影響比較小;盡量也選擇在午餐后食用,避免空腹刺激腸胃;同時,每一口先在口中含3至5秒,再慢慢吞咽,遵循‘入口不冰齒’的原則。”
若已經出現“腦結冰”的癥狀,也無需恐慌。鄔婉文提醒,可先暫停食用冷飲,嘗試按摩額頭、太陽穴緩解不適,也可使用溫熱毛巾熱敷額頭和頸部。“通常情況下,癥狀會很快緩解,不需要特殊藥物。但如果癥狀持續加重,或者出現其他異常反應,應盡早就醫。”
眼下正值酷暑,不少人靠冰飲“續命”,但醫生也提醒大家:吃冰雖爽,方式要對,才不至于讓“快樂水”變“宕機水”。
來源:新聞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