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地形訓》里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其中第七子叫狴犴,長得像老虎,性子剛猛,管斷案子的事,常蹲在監獄大門上。
唐朝開元年間,東海龍宮里有個龍子叫敖墨,是狴犴的旁支后代,掌管天河的刑罰。他的鱗片像黑鐵,眼睛像寒星,能分辨善惡,能判斷是非。但性子暴烈如火,曾因為憤怒劈了徇私枉法的星官,觸犯了太上老君“道法自然” 的戒律。
老君在兜率宮扔下煉丹爐,火焰裹住敖墨,呵斥道:“《道德經》說‘事物過于強盛就會走向衰亡,這不符合道’,你仗著威力胡來,該到凡間磨練心性。” 說完,敖墨變成一道黑氣,墜向人間的泗水。
敖墨醒來時,已經在渾濁的水流里了。渾身的鱗甲褪成黑色,龍角縮成短短的魚鰭,居然變成了一尾墨色鯉魚。水底傳來土地神的低語:“老君有吩咐,你得在泗水修行千年,等悟出‘柔能克剛’的道理,才能恢復原形。”
泗水里,水里的生靈混雜。有鯰魚精霸占地方,欺負弱小;有蝦兵結成團伙,搶奪魚卵。敖墨看見這些,怒火升起,想用神威震懾它們,卻只吐出幾個水泡。想起從前呼風喚雨的本事,不禁傷心起來,沉在污泥里,三天沒吃東西。
夜里聽見岸上有老道念《南華經》:“最正直的東西好像是彎曲的,最高明的技巧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像是口訥的。” 敖墨忽然有所領悟,知道逞強斗狠不是正道,于是收起鋒芒,和魚蝦一起游動。
三年后,泗水遭遇山洪,濁浪滔天,水里的生靈都很惶恐。有只大黿想趁亂吞掉魚群,敖墨見它甲殼厚實、力氣很大,硬拼肯定失敗。忽然想起《黃庭內景經》里 “喘息呼吸身體不舒服,趕緊存想白元和六氣” 的話,就引著水流繞著大黿游動,像圓環一樣沒有盡頭。
大黿追不上它,憤怒地擺動尾巴,反而攪起泥沙,遮住了自己的眼睛。敖墨趁機領著小魚從它的鰓下穿過,啄它柔軟的甲殼。大黿疼得受不了,逃進了深潭。眾魚道謝,敖墨卻說:“不是我的力量,是水的柔軟啊。”
水底漸漸傳開 “墨鯉先生” 的名聲,凡是有爭端,都來求它判斷。敖墨效仿從前狴犴的職責,卻不再像過去那樣嚴厲:勸鯰魚精分散它的私產,讓蝦兵保護魚卵,用柔和的方式化解剛硬,泗水漸漸安定下來。
一百年很快過去了。一天,有個漁翁撒網,誤捕了一條幼龍 —— 原來是西海的小龍貪玩迷路了。漁網系著符咒,是道士設下的,幼龍越掙扎,網收得越緊。敖墨看見,知道這是修行的大考驗。
它不莽撞沖撞,反而游向漁翁的船底,用頭輕輕觸碰船板,像敲門的樣子。漁翁懷疑有魚群,收起網查看,敖墨趁機引水流沖散符咒。網的力量突然減弱,幼龍一掙就脫了身,潛入深淵。
漁翁見了,感嘆道:“這魚通靈性啊。” 于是收起網離開了。敖墨忽然覺得渾身一輕,鱗甲間透出微光,水底傳來老君的聲音:“知道柔也知道剛,可以說是明白事理了。”
千年期限到的那天,泗水上空忽然出現祥云,紫霧中顯現出老君的法相。敖墨跳出水面,看見自己的鱗甲已經透出金光,短鰭變成了雙翼,黑色漸漸褪去,恢復了龍的形狀。
老君點頭說:“你現在領悟了‘剛不可久,柔不可守’的道理,可以回天庭了。” 敖墨卻望著泗水,說:“水里的生靈還沒安定,我愿意留在這里守護一方。”
老君笑著說:“好。” 于是扔下一枚玄珠,“這珠子可以鎮住水脈,也能幫你隨時變化身形。”
到現在,泗水一帶還有傳說:每逢汛期,水面會浮起一尾墨鯉,引導洪水回歸河道;如果有清官經過這里,就會有金龍跳出水面,吐出珠子表示祝賀。岸邊的石碑上刻著八個字,傳說是敖墨留下的:“剛柔相濟,方為大道。”
《太平廣記》記載:“泗水有墨鯉,能變成龍,性情仁慈,保護水里的生靈。” 大概說的就是這件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