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集安
我仿佛又回到了江南
細雨初歇,集安醒了,仿佛被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擦拭過。若要真正領略“塞外江南”的神韻,莫過于乘一葉輕舟,駛入雨后鴨綠江的懷抱。此時的江面,宛如一塊巨大的、流動的翡翠,在薄霧的籠罩下,呈現出一種深邃而溫潤的碧色。船頭輕輕犁開平靜的水面,蕩起的漣漪層層疊疊,將兩岸的倒影——連綿的山巒、古樸的村落、婆娑的樹影——瞬間揉碎、重組,又在波紋平復后緩緩復原,變幻無窮,如同一幅動態的水墨長卷。兩岸的屋舍、田野在雨霧中若隱若現,影影綽綽,增添了幾分異域的神秘與寧靜。而此岸集安的坡頂民居,則如同鋪陳在素白宣紙上的淡墨,或聚或散,錯落有致地蜿蜒鑲嵌在青翠欲滴的群山懷抱之中,那份恬淡悠然,確實與江南水鄉的韻味遙相呼應。
早市升騰的煙火氣,瞬間刺破了這唯美的夢境,卻又帶來另一種踏實的溫暖。濕漉漉的青石板路上,穿著高筒雨靴的老人挎著竹籃,步履從容。籃子里,帶著泥土芬芳、傘蓋上還滾動著晶瑩露珠的新采山蘑菇,飽滿油亮的果子,以及帶著山野清氣的各色野菜,堆成了小小的山丘,散發著雨后山林的鮮活氣息。更令人心頭一暖的是,穿著醒目紅色馬甲的志愿者俯身清理著低洼處的積水,抬頭看到老人,立刻綻開笑容,自然地伸出手臂:“大娘,路滑,我扶您一段?”——這細微處的關懷,勝過千言萬語。全國文明城市的溫度與底蘊,并非宏大的口號,它就藏在這街巷的煙火里,藏在這一句句質樸方言的褶皺里,藏在這雨后微涼中遞過來的溫熱手掌中。
集安最美 因為有你
“瞧!那就是‘東北第一國門’!”路邊的行人聲音洪亮,帶著自豪,指向云霧繚繞的江心深處。順著他的指引望去,鴨綠江鐵路大橋那鋼鐵的雄健身姿巍然矗立。歷史賦予了它厚重感,此刻,它披著輕紗般的雨霧,更顯莊嚴與神秘。巨大的橋墩如同巨人穩健地涉足江水,支撐著歷史的脊梁。而上方的鋼鐵骨架,則在云霧中時隱時現,仿佛連接著過去與現在。1945年,英勇的志愿軍將士正是從這座橋上,踏出了“抗美援朝第一渡”,保家衛國的烽煙曾在此彌漫。如今,和平的煙霧溫柔地包裹著它,歷史的硝煙與當下的安寧在此奇妙地交融、沉淀。靠近岸邊,一方樸素的石碑靜靜矗立。
當暮色如同溫柔的潮水般漸漸浸染天際,江畔的大吉他廣場開始煥發出別樣的光彩。電影《縫紉機樂隊》標志性的巨型吉他雕塑,在尚未散盡的雨霧中通體亮起璀璨的燈帶,流光溢彩,宛如一個巨大的音樂精靈降臨凡間。動感的搖滾旋律穿透濕潤的空氣,與鴨綠江低沉的濤聲奇妙地共鳴、交織。不遠處的樹下,一對銀發夫婦相互依偎,共同披著一條厚實的毛毯,靜靜望著江上的流光與舞影。他們手里端著酒杯,陶杯中的冰葡萄酒蕩漾著迷人的琥珀色光澤。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有嘴角恬淡的笑意和緊握的雙手——小城的生活哲學,盡在這雨霧彌漫的黃昏里,那份從容、安適與相濡以沫的溫情中。
雨霧,是集安最妙的留白
讓青瓦白墻的工筆畫卷生出了寫意的空靈
讓千年石陵的厚重歷史暈染出詩意的朦朧
而穿梭于這水墨丹青間的淳樸笑靨與溫言暖語
終將塞北的風霜雨雪
悄然釀成了令人沉醉的江南春酩
文 案:聶鈺晗
編 輯:聶鈺晗
初 審:王 瑩
復 審:劉翔宇
終 審:劉柏良
監 制:丁 偉
微集安,為集安代言
微信號 : weijian0435
抖音賬號:JASRMTZX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