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歲的大學生玲玲是奶茶和碳酸飲料的忠實愛好者,幾乎每天都要喝上兩三杯。她總覺得年輕就是資本,對 “少喝含糖飲料” 的勸告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天,玲玲咬蘋果時突然感到一陣尖銳的疼痛,照鏡子發現門牙上出現了小黑點,冷熱酸甜的食物一入口,牙齒就隱隱作痛。
去醫院檢查后,醫生發現她的牙釉質嚴重脫礦,多顆牙齒出現不同程度的齲壞。原來,玲玲長期攝入的高糖飲料,為口腔細菌提供了大量養分,細菌分解糖分產生的酸性物質持續侵蝕牙釉質,久而久之,牙齒變得脆弱不堪。醫生警告,如果繼續保持這種飲食習慣,齲齒可能進一步發展,甚至引發牙髓炎。
飲料中哪些成分會破壞牙齒?
不少人偏愛飲料帶來的獨特口感,但其中一些成分卻在悄悄損害牙齒健康。
1.糖分
可樂、奶茶、果汁飲料等含糖飲品,為口腔中的細菌提供了 “養料”。細菌分解糖分后會產生酸性物質,當口腔 pH 值低于 5.5 時,牙齒表面的牙釉質就會被酸溶解,逐漸形成齲洞,引發齲齒。
2.酸性物質
碳酸飲料中的碳酸、果汁飲料中的檸檬酸、蘋果酸,以及運動飲料中的電解質代謝后產生的酸性環境,都會直接侵蝕牙釉質,使牙齒表面脫礦、變薄,變得脆弱敏感,出現牙齒酸痛、顏色發黃等問題。
3.色素、添加劑
部分飲料為延長保質期或改善口感,會添加磷酸、苯甲酸等酸性添加劑,進一步加重酸蝕;人工色素則容易附著在脫礦的牙齒表面,導致牙齒變色,影響美觀。為了牙齒健康,建議減少高糖、高酸飲料攝入,喝完及時用清水漱口。
這些飲料最傷牙,盡量少喝!
1.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如可樂、雪碧,兼具高糖與高酸特性。糖分在口腔內被細菌分解產酸,酸性物質又直接侵蝕牙釉質,雙重作用下,長期飲用極易導致牙齒脫礦,引發齲齒問題。
2. 果汁
果汁,尤其是濃縮果汁和檸檬水,其中天然果糖為細菌滋生提供溫床,檸檬酸、蘋果酸等酸性成分會攻擊牙釉質。值得注意的是,鮮榨果汁也并非完全健康,由于缺乏過濾,其含糖量往往比可樂更高,大量飲用同樣會威脅牙齒健康。
3.運動飲料
運動飲料和能量飲料常被用于運動后補充電解質,但它們的含糖量也十分驚人且酸性較強。研究表明,運動員蛀牙率偏高,部分原因就是長期依賴這類飲料。這些飲品中的酸性物質會破壞牙釉質,高糖成分則加劇牙齒受損風險。
4.含糖咖啡、奶茶
咖啡本身呈酸性,加糖后更利于細菌產酸腐蝕牙齒;奶茶不僅糖分超標,其中珍珠等配料富含淀粉,易附著在牙齒表面,被細菌分解發酵后,會加速蛀牙進程。
5.酒精類飲料
酒精會抑制唾液分泌,而唾液是保護牙齒的天然屏障,唾液減少意味著牙齒失去緩沖與清潔能力。含糖雞尾酒,如莫吉托,更是將酒精危害與糖分侵蝕疊加。為保護牙齒健康,建議盡量減少這些飲料的攝入。
日常如何保護牙齒?
除了少喝飲料外,下面這些保護牙齒的方法同樣很重要:
1.科學清潔
每天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將牙刷與牙長軸呈 45 度角,輕柔震顫刷動,每個牙面刷 10 次以上,確保牙縫、牙齦溝等部位清潔到位,同時搭配牙線,清除牙刷難以觸及的食物殘渣,預防齲齒和牙周炎。飯后建議用清水或淡鹽水漱口,減少口腔酸性環境對牙齒的侵蝕。
2.飲食方面
應控制高糖、高酸食物及飲料的攝入,它們易被口腔細菌分解產酸,腐蝕牙釉質。多食用富含鈣、磷和維生素的食物,如牛奶、綠葉蔬菜,有助于增強牙齒硬度。此外,避免用牙齒咬硬物,如堅果殼、螃蟹腿,防止牙釉質損傷。
3.定期檢查
建議每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便于及時發現齲齒、牙結石等問題,盡早干預治療。同時,戒煙限酒,減少煙草、酒精對牙齒和牙齦的刺激,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全方位守護牙齒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