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見過20多年前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紅利期,從我自己的親戚同學,到客戶朋友,每個人在這一輪紅利期的發展各不相同,很多敢創業的人,特別是在90年代后期就開始創業的人,普遍都不錯。
2008年經濟危機以后,經濟節奏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交貨期越來越短,價格不斷往下壓,就業形勢逐漸惡化,各種短平快的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再疊加房地產價格的暴漲,導致制造業的產值占GDP的比重逐漸下降。
這些年的企業發展有兩個特點:
? 第一,國產替代企業在快速崛起。
國產替代這個概念是這幾年提出來的,其實早在十幾年以前就開始了,比較典型的就是立訊精密。2007年立訊精密的營業額才3.5個億,這點產值在珠三角眾多港臺企業中排不上號。
到了2015年已經增長到101億;
2020年925億;
2024年2688億。
從3.5億到2688億,從珠三角一個小公司成長到世界500強,僅僅只用了17年時間。很多企業都有類似的經歷,現在中國頭部的制造業企業大多如此,只不過幅度有多有少。
? 第二,小微企業處境艱難。
2003年以后很多小微企業開始成立,經濟危機之后破產了一批,后來生存狀況就越來越艱難。
2008年以后,全球政策出現大幅波動,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幅度明顯加大,忽上忽下,小微企業很難承受這種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小企業利潤就沒了,而大企業有長協價,同時有銀行可以提供低息貸款,抗風險能力明顯高于小企業。
除此之外,小企業招工難,獲得政府補貼的金額也少,財務成本高,沒有原材料的議價能力,更沒有產品的定價權,很多企業在疫情之前已經生存艱難,疫情之后紛紛破產。
靠勤勞苦干創業發家的年代過去了,其實早在10年前就過去了,只是很多人沒有察覺,或者不服輸,一直堅持,最后越陷越深。
現在經營企業,想要成功太難了,需要非常強大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技術,銷售,財務,人員架構搭建等常規能力,還包括對產業政策的解讀,對國際貨幣政策的理解,這超出了大部分企業老板的能力范圍,所以很多人開始去聽一些經濟學家的講課,參加一些論壇,試圖了解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大部分都事與愿違。
這幾年開始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這個目的是好的,能提高中國的生產力,也有利于擴大內需,但是,從微觀的角度來說,這會惡化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
很多小微企業就是靠著信息不對稱,靠著地域優勢,靠著人情人脈生存,一旦打破了信息差,沒有地域優勢,人情人脈性價比越來越低,小微企業自然就無法生存了,最后市場份額會被大企業吞噬。
這些年很多老板都有一種感覺:不管你怎么努力,就是很難賺錢。
這種感覺是對的,因為現在的競爭形勢已經變了,小企業如果沒有爆炸性的優勢,成長很難,一旦有了爆炸性的優勢,成長會非常迅猛,有核心競爭力的小企業,可以在短短幾年時間估值超過百億,獲得大量資本投資。比較典型的就是大疆,寧德時代,還有今年很火的deepseek,宇樹。
除了高利貸,其他資金不關注小微企業,不得已,國家要求銀行增加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前段時間推出了低利率的經營貸,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這不會有多大的效果,因為小微企業的困局本就不是一點銀行貸款能解決的,相反,這些貸款反而給了一些企業經營者不好的希望,最終讓他們越陷越深。
給很多小微企業老板的一句建議:當你發現行業內有個企業非常厲害的時候,你不要嘗試去學習它,你最好的選擇就是把企業賣給它。打不過它,你就加入它,和它一起成長。
很多國家有一個錯覺,中國行它也行,土耳其也想造五代機,越南想自研高鐵,印度要國產航母,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對中國的實力不清楚,對中國為何會快速復興不了解,不了解中國先進生產力的根源是中國制度,而中國制度只有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產生。
很多人對大企業的成功也缺乏了解,這不是挖幾個人就能學習到的,反而外來人員和老員工會發生沖突。大企業喜歡招應屆生,小企業喜歡招老員工,這也是有原因的。
以前是信息隔絕的時代,就好比西南的崇山峻嶺,十幾公里的直線距離就是要走一整天,信息隔離讓每個小企業都有它存在的環境。而 現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這個時代就好比華北平原,一馬平川,幾千騎兵就可以從燕京一路打到黃河邊,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時代,連家電三巨頭都在感嘆互聯網的壓力,其他小企業可想而知。
不要嘗試創業,如果覺得這個行業有機會,就去買這個行業大企業的股票,你要相信大公司的人比你聰明,除非你真有信心自己就是那個天選之子。
如果感覺企業生存困難了,能賣就賣吧,然后買入行業大公司的股票,成為他們的股東。最近特朗普發動關稅戰會讓一些國外的產能轉到國內來,一些行業會出現短時間爆單的情況,這是國際政治斗爭讓企業訂單反彈的小陽春,等過了這段時間,大企業又會繼續擴張,吞噬小企業的訂單。
經濟環境越差,未來股市就漲的越好,因為經濟差的時候很多小企業都活不下去,訂單轉到了大企業手中,促使大企業的市場份額更大,等經濟好轉的時候,很多行業都會出現幾個企業占行業比重超過50%的情況。
這種情況沒有辦法改變,所以股市會成為絕大多數創業者的最終歸宿,股市比創業安全得多,也比房地產安全得多。
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