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楚漢爭霸的烽火中,劉邦那幫出身沛縣的酒肉兄弟,堪稱歷史上最牛的“草根逆襲天團”。
樊噲殺豬賣肉,夏侯嬰馴馬駕車,周勃編筐吹喪,這三個原本在市井里討生活的小人物,卻在劉邦麾下化身戰場殺神,硬生生打出了一個大漢王朝。
但有一個問題:為何他們沒有受過專門的軍事訓練,卻能在戰場上創下這不世之功?
亂世中的草莽英雄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率軍攻打齊國并且俘虜齊王建,致使齊國滅亡,至此秦國徹底沒了對手,完成統一山東六國的大業。
秦王嬴政想要自己青史留名,彰顯功績,于是為自己尋了一個新的稱號——皇帝,自稱始皇帝,希望子孫的統治能綿延千代萬代。
然而他的野心到兒子胡亥手里就夭折了,雖然秦朝開創統一的先河,但卻是為劉邦創立的漢代當了墊腳石。
當人們苦于秦朝沉重的徭役時,在酒館里吹牛、賴酒的劉邦估計想不到,自己會成為終結這殘暴統治的人。
而他身邊的那些“狐朋狗友”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一個朝代的開國元勛,從此逆天改命,走上巔峰。
比如殺豬的樊噲、養馬的夏侯嬰和吹喪樂的周勃,就是典型的代表。
樊噲在沛縣當屠夫時,每天揮刀剁狗肉,練就了一身狠辣的刀法。他殺豬時講究“快準狠”,刀刀避開骨頭直取要害,這門手藝在戰場上直接升級成了殺人技巧。
攻打胡陵時,他一個人砍了14個敵軍首級,直接從平頭百姓變成了國大夫。
章邯之戰,他又斬23人,晉升列大夫;破李由之戰,再斬16人,圍攻東郡又斬14人,一路晉升,戰功赫赫。
戰場上的樊噲就像一臺人形絞肉機,敵人見了他的屠刀,腿肚子都要打顫。
夏侯嬰這個車夫更是把趕車的本事玩出了花,他常年在沛縣的大街小巷駕車,對地形了如指掌,閉著眼睛都能找到埋伏點。
彭城之戰,劉邦被項羽打得落荒而逃,夏侯嬰駕車帶著劉邦和兩個孩子狂奔。
楚軍騎兵在后面緊追不舍,他靈機一動,把馬車開進泗水河道,利用淤泥減緩追兵速度。
車軸斷了,他用皮革束帶臨時固定,愣是讓馬車繼續行駛。
劉邦急著逃命,三次把孩子推下車,夏侯嬰三次停車把孩子抱回來,一邊駕車一邊還得防著劉邦動手殺他。
這哪是趕車啊,簡直是在鋼絲上跳舞,可夏侯嬰愣是憑借高超的車技和驚人的膽量,把劉邦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周勃這個吹喪的篾匠,平時給人辦喪事時,最擅長的就是掌控節奏。
他吹簫的韻律里藏著對人性的洞察,知道什么時候該讓哭聲震天,什么時候該讓氣氛緩和,這種本事在戰場上就變成了指揮軍隊的天賦。
他制定的金鼓旌旗指揮體系,白天用五方旗指揮方位,夜間用火把傳遞信號,攻擊節奏由青銅鉦和建鼓協同調控,讓軍隊的行動如臂使指。
在誅呂行動中,他更是把這門本事發揮到了極致。
他以宮廷治喪為名,把軍隊偽裝成哭喪隊伍,攜帶短兵器潛入長安。
行動按喪儀流程劃分時段,子時鑼響后,部隊突然發難,迅速控制城門、武庫、宮門,干凈利落地完成了誅呂大業。
草根為何能逆襲?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為何他們出身草莽,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和知識洗禮,卻能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還能在朝堂上攪弄風云?
其實,這哥仨能在漢初混出名堂,靠的不僅僅是技能,更是對劉邦的一腔忠誠,和這亂世中給的機會。
比如樊噲對劉邦那叫一個死心塌地,鴻門宴上,項羽設下圈套,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命懸一線。
樊噲得知消息,二話不說,拎著劍就往帳里闖。守衛用長戟阻攔,他直接用盾牌撞擊守衛膝關節,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
進了營帳,他站在劉邦和項莊之間,用身體擋住項莊的劍,瞪著項羽大聲斥責:
“懷王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一番話說得項羽啞口無言,愣是把劉邦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夏侯嬰的忠誠更是到了近乎偏執的地步,彭城之戰逃亡途中,劉邦為了減輕馬車重量,多次把孩子推下車,夏侯嬰卻一次次把孩子撿回來。
劉邦氣得要殺他,他也不松手,死死護著孩子,這種忠誠,讓劉邦對他無比信任。
劉邦稱帝后,夏侯嬰被封為汝陰侯,食邑六千九百戶,還讓他掌管皇室車馬,成為整個漢室出行安危的掌舵人。
周勃的忠誠則體現在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劉邦死后,呂后專權,呂氏家族把持朝政,劉氏江山危在旦夕。
周勃雖然年事已高,但聽說呂氏作亂,連夜入朝,與陳平密謀發動宮廷政變。
他帶著舊部殺入北軍軍營,出示虎符,命令士兵左袒效忠劉氏。
部分將領拒從,他就封鎖軍營出口,逼著他們表態。最終,周勃成功誅滅呂氏一族,扶持劉恒登基,保住了漢家江山。
當然,能力再強也得有機會,亂世給了劉邦推翻舊朝建新朝的機會,也給了這三人改變命運的機會。
而且,老話說得好,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劉邦這幫沛縣兄弟的逆襲,看似是偶然,實則是必然。
他們出身卑微,卻在市井生活中練就了一身生存絕技。
樊噲的殺豬刀法、夏侯嬰的駕車技術、周勃的吹喪節奏,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技能,在戰場上卻變成了克敵制勝的殺招。
劉邦的用人之道也值得深思,他自己出身底層,所以他不看出身,只看能力和忠誠。
樊噲、夏侯嬰、周勃這些草根,在他麾下得以施展拳腳,而韓信、張良等貴族精英,反而因為猜忌和排擠,最終沒能善終。
這種務實的人才策略,讓沛縣集團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歷史總是充滿戲劇性,當年在沛縣街頭喝酒吃肉的幾個混混,誰能想到會成為開國功臣?
他們的故事告訴后人,英雄不問出處,只要有真本事和一顆忠誠的心,即使出身卑微,也能在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創造屬于自己的傳奇。
陳勝、吳廣拋出驚天地泣鬼神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然而卻遺憾而終。
劉邦和他的沛縣兄弟,倒是將這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并且給后世留下了抗爭的種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