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今天最不好的消息了,看完后我已準備去篩查一下了。這個“沉默的殺手”正悄悄潛伏在全球數億人的胃里。它沒有明顯的癥狀,卻可能在幾十年后,引爆一顆致命的“癌癥炸彈”。
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癌癥研究機構7月7日在頂尖醫學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重磅研究:一種名為幽門螺桿菌的常見胃部細菌,預計將導致近1200萬例胃癌。
這個“殺手”離我們并不遙遠,而且很有可能它此刻就在你和家人的胃里。
一、幽門螺桿菌:究竟是何方“妖孽”?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人胃強酸環境下生存的細菌。大多數人在兒童時期就已感染,并且由于感染通常不引起任何癥狀,許多人可能攜帶數年甚至一生而毫不知情。
那么它是如何傳播的呢?
研究指出,這種細菌可以通過口腔傳播,例如親吻,或是接觸到嘔吐物或糞便。
這意味著,家庭成員之間的共餐、使用不潔的餐具、以及不良的喂食習慣(如口對口喂食孩子),都可能成為傳播的溫床。
在中國,傳統的家庭圍桌共餐習慣,如果不使用公筷公勺,會大大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二、從“小細菌”到“大癌癥”:風險有多驚人?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見癌癥,預后極差,每年導致約77萬人死亡。
而最新的研究,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更令人擔憂的未來圖景。
研究人員分析了全球185個國家的數據,并對2008年至2017年間出生的年輕人群體進行了終生風險預測。
驚人數字:在這一代人中,預計將出現1560萬胃癌新發病例,其中高達76%(即接近1200萬例)都將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
亞洲是重災區:研究預測,在這近1200萬例與細菌相關的胃癌中,有800萬例將發生在亞洲,這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年輕化趨勢:研究發現,近年來年輕人胃癌發病率的上升,也與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有關。癌癥,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三、希望的曙光:我們能做什么?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我們是否束手無策?
答案是:不!
這項研究最大的價值,不僅在于揭示了風險,更在于指明了方向——胃癌是可以通過干預來預防的!
研究的共同作者、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胃癌預防小組負責人Jin Young Park博士表示:“衛生當局必須將胃癌預防作為優先事項,并加快控制它的努力”。
核心策略:篩查與治療
研究人員強調,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胃癌最有效的手段。通過簡單的呼氣測試或胃鏡檢查,就能發現感染。一旦確診,一個療程的抗生素和胃藥聯合治療,就能有效殺滅這種細菌。
研究模型顯示,如果能有效推行“篩查并治療”的公共衛生計劃,預計的胃癌病例數最多可降低75%!
給你的三點可操作建議
考慮檢測:如果你有胃部不適(如胃痛、腹脹、反酸)、家族胃癌史,或長期在外就餐,可以考慮去醫院做一次幽門螺桿菌檢測。
推廣公筷公勺:這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家庭預防措施。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從下一頓飯開始,使用公筷公勺。
不必過度恐慌:感染幽門螺桿菌不等于一定會得胃癌。但正視風險、積極預防,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最佳方式。
一個小小的細菌,牽動著千萬家庭未來的幸福。這項重磅研究提醒我們,對抗癌癥,預防遠勝于治療。請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關心的人,讓我們從改變一個小小的用餐習慣開始,守護自己和家人的胃,遠離癌癥的陰影。
參考文獻:
Park, J.Y., Georges, D., Alberts, C.J. et al. Global lifetime estimates of expected and preventable gastric cancers across 185 countries.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793-6
Galvin, G. Common bacteria found in the stomach has no symptoms but could cause 12 million cancers, study warns. Euronews. Published on 07/07/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