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干痛、聲音嘶啞,甚至突然失聲——這些讓人措手不及的癥狀,很可能是喉炎在“搗亂”。作為連接咽部與氣管的重要通道,喉部一旦發炎,不僅影響發聲,還可能阻塞呼吸,不可輕視。今天就帶大家了解喉炎的來龍去脈,學會快速應對!
一、喉炎:發聲“發動機”的故障警報
喉部是人體的“發聲器官”,聲帶就藏在這里——當我們說話時,聲帶振動產生聲音。而喉炎,就是喉部黏膜(尤其是聲帶)發生的炎癥,主要分兩種:
- 急性喉炎:突然發作,多由病毒或細菌感染、用嗓過度(如大喊大叫)、刺激物(煙酒、粉塵)引發,癥狀來得急、程度重;
- 慢性喉炎:病程超過3個月,多因急性喉炎反復不愈、長期用嗓不當(如教師、歌手)或反流性食管炎刺激所致,聲音嘶啞時好時壞。
二、這些癥狀,提示喉部在“求救”
喉炎的核心癥狀集中在“聲音”和“喉部不適”,尤其要注意這些信號:
- 聲音嘶啞:從輕微變聲(聲音變粗、低沉)到完全失聲,說話費力,這是聲帶水腫最直接的表現;
- 喉部疼痛:干燥、灼熱感或隱痛,吞咽或發聲時加重;
- 咳嗽痰多:喉部黏膜分泌物增多,引發刺激性咳嗽,多為白色黏液痰;
- 呼吸困難(警惕!):兒童急性喉炎可能出現“犬吠樣咳嗽”(像小狗叫)、吸氣時脖子處凹陷,這是喉部水腫阻塞氣道的危險信號,需立即就醫!
三、哪些行為在“傷害”你的聲帶?
喉炎的發生,很多時候與我們的“用喉習慣”密切相關:
- 用嗓過度或不當:長時間大聲說話、嘶吼(如演唱會、吵架)、頻繁清嗓子,會導致聲帶磨損、水腫;
- 刺激物“轟炸”:吸煙(包括二手煙)、酗酒、長期吸入粉塵或化學氣體,直接損傷喉部黏膜;
- 感染“找上門”:感冒、流感后,病毒或細菌容易蔓延至喉部,引發急性炎癥;
- 鄰近器官“添亂”:胃食管反流患者,胃酸反流至喉部,腐蝕黏膜;過敏性鼻炎患者,分泌物刺激喉部,也可能誘發喉炎;
- 環境“不友好”:長期處于干燥、寒冷或空氣污染環境,喉部黏膜易受刺激。
四、應對喉炎,關鍵在“護嗓”和“對癥”
急性喉炎:及時止損,避免加重
- 讓聲帶“休息”:盡量少說話,避免大喊大叫,必要時用“耳語”代替(但別完全禁聲,適當輕聲說話更利于恢復);
- 緩解炎癥:病毒感染以休息、補水為主;細菌感染(如喉部化膿、高燒)需遵醫囑用抗生素;
- 局部護理:用溫鹽水漱口,保持喉部濕潤;蒸汽吸入(倒杯熱水,對著熱氣哈氣)可緩解干燥不適;
- 兒童需警惕:一旦出現犬吠樣咳嗽、呼吸困難,立即送醫,可能需要霧化治療(用激素快速消腫)。
慢性喉炎:長期調理,修復聲帶
- 糾正用嗓習慣:說話語速放緩、音調降低,避免長時間連續用嗓,教師、主播等人群可學習“腹式發聲法”;
- 遠離刺激源:戒煙限酒,避免接觸粉塵、油煙,室內用加濕器保持濕度(50%-60%為宜);
- 治療原發病:胃食管反流患者需用抑酸藥;過敏性疾病患者需控制過敏,減少喉部刺激;
- 輔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霧化吸入(含激素或生理鹽水),或服用清咽利喉的中成藥。
五、護嗓小貼士:讓聲帶“永葆活力”
- 多喝水“潤喉”:每天喝1.5-2升溫水,保持喉部黏膜濕潤,避免用飲料、濃茶代替;
- 飲食“溫柔以待”:少吃辛辣、過燙、過硬的食物,減少對喉部的刺激;
- 學會“科學清嗓”:想清嗓子時,先咽口水或喝口溫水,避免用力“咔咔”咳,減少聲帶損傷;
- 定期“聲帶體檢”:長期用嗓人群(如教師、歌手),每年做一次喉鏡檢查,及時發現聲帶小結、息肉等問題。
濟南耳鼻喉醫院提醒:喉炎雖常見,但忽視可能導致聲帶息肉、永久性聲音改變,甚至危及生命(兒童急性喉炎)。如果聲音嘶啞超過2周不緩解,或出現呼吸困難,一定要及時去耳鼻喉科做喉鏡檢查!轉發給身邊“用嗓大戶”,一起守護“發聲的力量”吧~
【特別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僅用于公益科普;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