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智界系列產品總監@智界海藍天在鴻蒙智行App上,正式揭曉了智界品牌的全新實物車標外觀。
自2023年品牌誕生以來,智界一直沿用英文名LUXCEED作為標識,此次換標行動,被外界解讀為品牌謀求獨立發展的關鍵性一步。
從公布的設計圖來看, 新車標延續了鴻蒙智行家族的核心統一風格——以盾形輪廓直觀傳遞“安全即豪華”的核心理念,與問界、尊界等兄弟品牌共同構筑起具有高辨識度的視覺矩陣。
圖源:鴻蒙智行APP
然而,光鮮的新標識背后,智界品牌自誕生以來的發展軌跡卻難言順利,甚至屢屢陷入“高開低走”的尷尬境地。這一次的換標信號,能否成為智界擺脫當前困境、真正“全力向前跑”的轉機?
智界能否「換標改命」?
作為華為與奇瑞聯手打造的智能汽車品牌,智界自誕生起便承載著“華為智能科技+奇瑞汽車制造”的雙重期待,但智界這個品牌,從出生至今的表現卻一直令人憂心。
2023年12月,智界首款車型S7高調上市,憑借華為光環加持,其訂單預訂量迅速突破2萬輛大關,聲勢直逼“第二個問界”。然而,這份亮眼成績單背后卻危機暗藏,上市不久,便有車主在社交平臺控訴交付環節亂象叢生,車輛屢屢無法在承諾期內交付。
據《第一財經》報道,多位一線銷售人員表示:“手里握著訂單卻交不出車”,為了避免激增的客戶投訴,終端渠道甚至被迫暫停接收新訂單。
交付體系的崩塌,直接導致了S7銷量的雪崩。其上市后的首個完整月銷量慘淡收場,僅為784輛。在隨后的數月里,銷量也持續低迷,長期徘徊在三位數的尷尬區間。對于肩負品牌開疆拓土重任的首款車型而言,如此 “高開低走”的慘淡開局,徹底斷送了智界“一炮而紅”的可能性。
圖源:智界
更令人困惑的是,在銷量泥潭中掙扎的S7,隨后竟上演了“一年三改款”的戲碼。頻繁的改動非但未能點燃消費者熱情,反而顯得策略搖擺不定,進一步消耗了市場本已脆弱的信心。消費者對S7的耐心與期待,在這場倉促的改款拉鋸戰中,被逐漸消磨殆盡。
后來隨著智界R7的發布,品牌才終于迎來了久違的銷量小高峰。去年10月7日,鴻蒙智行發布國慶假期戰績:累計大定突破28,600輛,其中R7以9,600輛的貢獻一騎絕塵,成為絕對的銷量支柱。上市不足半月,R7累計大定便已強勢突破20,000臺大關。
這一捷報讓余承東難掩興奮,他在微博發文:“除了問界M7(參數丨圖片)和M9持續熱銷大賣外,智界R7起來了!構筑一個全新品牌實在是太難了,智界品牌隨R7崛起。”
圖源:微博
甚至在其后的直播中,他信心爆棚地宣稱:“智界一定會起來,因為我一般都失敗兩次,第三次一定崛起。”字里行間洋溢著對智界翻盤的極高期待。
然而,這份由R7點燃的短暫熱度,不久后便急轉直下,迅速墜入谷底。 2025年上半年,智界品牌銷量持續低迷。奇瑞官方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6月份,智界品牌(包含R7和S7兩款車型)僅交出2,459輛的慘淡成績單。 這與R7上市初期的風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宣告了余承東所期待的“第三次崛起”再次落空。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智界這個品牌,經常出現“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尷尬局面。
車主更是憤憤不平,說智界是管生不管養的“野孩子”,因為華為的重心在問界上,而奇瑞也沒有為智界傾斜太多資源。輿論甚至逼得智界產品總監海藍天在微博的個人介紹上寫了幾個大字:有人疼、有人愛、有人管。
圖源:微博
在這個品牌發展的十字路口,智界更換新標的舉動,其意義早已超越單純的視覺煥新,更有可能承載了品牌的“獨立宣言”。
近期,關于“智界獨立”的消息也廣泛流傳于網絡,真假難辨,但在網友“建議智界品牌從奇瑞汽車獨立出來”的帖子中,海藍天評論“正在按此落地”。同時,結合海藍天在鴻蒙智行APP上的貼文:“本周之后,智界可以全力向前跑!”,智界品牌脫離奇瑞體系、以更獨立姿態運營,可能已箭在弦上。
換標眾生相:別克像指甲刀,豐田像廚師帽
車企換標在汽車市場并非新鮮事。 近年來國際大廠到自主品牌都在醞釀一場重塑品牌“臉面”的換標運動。
驅動這股設計浪潮的核心因素之一,是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加速演進的時代洪流。燃油車時代立體感與金屬質感的視覺語言,在數字交互主導的新場景下已顯格格不入。 因此,扁平化與極簡化順勢成為新標設計的絕對主流。
原因在于,簡潔的圖形在車載屏幕、手機APP、數字廣告等媒介上顯示更清晰、更具現代感。同時摒棄傳統的立體金屬質感,采用單色或漸變色調,更能體現電動車的前沿科技屬性和未來感。
今年7月1日,賓利汽車正式發布了全新設計的“雙翼”徽標,對比新舊標識,可以發現其徹底摒棄了舊標中柔和的立體雙翼造型與細膩的羽毛紋理,采用完全扁平化的圖形處理。原本左右不對稱、形態自然的羽毛,被提煉為對稱且具有幾何切割感的銳利線條。
圖源:標志情報局
這表明,即使是最注重傳統與手工質感的超豪華品牌,在數字化生存的時代命題下,也不得不向清晰、簡約、高適應性的視覺表達妥協。
在賓利之前,大眾、奧迪、別克、豐田在內的眾多跨國汽車巨頭,均不約而同地換新了品牌標識,且新標的設計策略驚人地一致,幾乎清一色地擁抱了扁平化風格。
2020年,寶馬便率先啟用了全新設計的扁平化Logo,不僅移除了標志性的黑色外環,更完全摒棄了任何形式的3D立體質感。最終呈現的,是一個僅由透明輪廓勾勒出的經典“藍天白云”圓形圖案。
圖源:小紅書
奧迪的四環標志則是從銀色立體感變成了黑色扁平化。另外,在2024年11月,奧迪還發布新品牌AUDI以及全新AUDI字母標識。這是奧迪115年歷史上首次發布新品牌。
圖源:小紅書
別克同樣迅速跟進這股風潮,對其經典的盾形徽章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簡化革新。 原本繁復立體的盾牌輪廓與內部細節被徹底剝離,最終演化為三條簡潔的平行斜杠。就是這造型確實像“指甲刀”。
圖源:小紅書
豐田皇冠新logo也從昔日的立體浮雕質感徹底轉向扁平化設計,當然,毫無意外被網友調侃成像“垃圾桶”和“廚師帽”。
圖源:小紅書
中國品牌同樣深諳此道,緊跟國際潮流,不過,在視覺進化之外,中國車企換標還往往承載著更強烈的品牌向上或戰略轉型信號。
例如,比亞迪從飽受爭議的藍白橢圓標,到極具中國韻味和現代感的“BYD”字母標,再到如今高端車型采用的更具設計感的發光標識,映射了品牌從入門到技術領先、沖擊高端的蛻變之路。
吉利在收購沃爾沃后,也不斷優化標識,最終形成簡潔的盾形六塊寶石設計,既保留家族傳承,又更具國際化和精致感,為其多品牌戰略奠定了統一的視覺基礎。
新勢力代表中的蔚來、小鵬、理想等則是從誕生之初就采用了高度簡潔、抽象的扁平化標識,直接面向數字原生代用戶,強調科技感和未來感。
換標不等于換命,“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換標只是品牌升級的“面子”,是戰略意圖的視覺進化。它確實能在短期內吸引眼球,制造話題,甚至提振些許士氣。
然而,如果缺乏核心技術突破、產品力提升等“里子”的強力支撐,換標很容易淪為一場自嗨,如果無法真正解決根本問題,消費者和市場最終還是會用腳投票。
回到開頭,智界換標傳遞了品牌尋求改變的決心,是一個積極的起點。但“換標”本身并非解藥,智界的銷量困境,最終還得從產品身上找原因。
在此,電車通向智界發起三問:
- 換標后能否獲得更專注、更充足的資源投入?確保研發、生產、供應鏈、銷售服務體系的順暢高效。
- 能否建立清晰、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和產品策略?避免與問界同質化競爭,找到屬于自己的細分市場和用戶價值。
- 能否徹底解決歷史遺留的交付、品控、服務問題?重建用戶和渠道信心。
換標并不等于換命,前車之鑒比比皆是,哪吒汽車曾高調更換品牌標識并進行大規模品牌升級,投入巨資營銷,圍繞logo投入的費用高達5億元,但最終未能挽救其因產品競爭力不足、市場競爭加劇而陷入的銷量與經營困境,最后不也成為黃粱一夢。
可見,沒有堅實的產品力、核心技術、用戶口碑和健康的商業模式作為根基,再炫目的標識都只是空中樓閣。最恰當的例子就是勞斯萊斯,并非車標賦予了勞斯萊斯無上的價值,而是勞斯萊斯百年積淀的極致工藝、頂尖性能、尊貴體驗和品牌文化,讓其雙R徽章成為了全球公認的頂級象征。
對于智界,乃至所有尋求通過換標煥新的品牌而言,新標識只是發起沖鋒的號角,而不是宣布勝利的宣言,通往成功的道路,必須用扎實的“里子”一寸一寸鋪就。智界能否借換標之機,真正夯實內功,解決痼疾,跑贏這場艱難的馬拉松,時間會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