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找我們,各自安好吧!”
“讀書的時候,你守了本分嗎?讀書你想上就上,晚自習,你想溜就溜,早自習基本在廁所,哪里沒有規則,哪里沒有規矩。做人要有規矩有底線!”
這是一位失望至極的母親,把兒子掃地出門切斷一切生活來源后,兒子帶著記者找到母親,試圖幫著調解回家時,無奈地說出了這番充滿辛酸的話。
最近,一則關于長郡中學尖子生高考后被父母掃地出門的新聞引發了廣泛熱議。
湖南長沙。小凱,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學子,高考物理類取得575分的成績,卻遭遇父母的“絕情”對待,被拒之門外且生活來源被切斷。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母親如此狠心,絲毫不留情面?想必所有人看后都會好奇。父母和孩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居然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小凱來自湖南安化小縣城,他從小學習優異,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他憑借自身的努力和優異成績考入了在全國都名列前茅的長沙長郡中學。
長郡中學,作為國內排名前十的中學,其一本上線率超過95%,在今年截至7月6日,尖子班已有26人被清北提前錄取(含強基、保送等),全校清北錄取總數預計超60人,連續多年保持全省領先水平。能從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進入長郡中學,小凱曾經的學習能力和優秀程度不言而喻,剛入學時他的成績穩定在年級一百名左右,是毫無疑問的清北苗子。
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在進入關鍵的高中三年級之后,小凱開始沉迷于手機,學習態度急轉直下。上課的時候,他將手機藏在課本后頭刷短視頻,完全無視老師的授課;夜里,他蒙著被子打游戲,常常熬到后半夜,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早自習基本在廁所度過,晚自習也時常溜號。曾經那個成績優異的尖子生,成績一落千丈,從年級前列滑落到全校倒數。高考成績最后定格在575分。
有人可能會問。小凱的父母要求太高了,孩子都考到575分了,還要啥自行車,人家考288分的都全家喜極而泣,你都快600分了還有啥不高興的?
誠然,對于一般孩子而言,575分是一個讓人欣慰的好成績,是很多家長和孩子求之不得的分數。但你要知道,對于一個本有機會問鼎清北,可以穩上頭部985的孩子,575分絕對算得上一敗涂地。
實際上,小凱父母的憤怒和失望,并不是因為成績。而且小凱母親也提到,文憑不重要,考上什么大學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人要講規矩有底線。
知子莫若母,不是說小凱考不上好學校讓父母寒心,而是父母看到小凱的態度不有問題,以這種人生態度,即便以后上了好學校也是廢人一個,小凱要求復讀,媽媽都不讓,說明并不是因為他分數低才這樣做,分數低是一個表現,是不自律和自暴自棄寒了父母的心。
可以肯定的是,父母已經經歷過數十上百次的失望,苦口婆心的話說了不知道有多少筐,也不知道嘗試過多少種方式來挽救,我們能想到的努力,她的父母只多不少。如果不是心涼得透透的,她不會如此絕情。
從安化到長沙,小凱父母異地陪讀長達5年時間,在這期間,他們放棄了自己原本的生活節奏,一心只為給小凱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他們看著曾經優秀的孩子,因為手機而一步步墮落,內心的痛苦和無奈可想而知。當所有的期望化作泡影,憤怒和絕望交織在一起,促使他們做出了將小凱掃地出門的極端決定。
小凱在被父母拒之門外后,處境艱難。他嘗試按門上的密碼鎖開門,卻發現密碼已被更改。無奈之下,他聯系媒體記者尋求幫助。
在記者的協助下,他撥通了父親的電話,滿心委屈地質問:“我家門怎么打不開了,你什么意思啊?”然而,父親一言不發,直接掛斷了電話。聯系母親時,母親也是敷衍回應,稱自己在外面出差,家里沒電,對于密碼更是裝傻充愣,表示不曉得,隨后以有事在忙為由掛掉電話。小凱向記者訴苦,講述父母把家里所有空調、電暖爐都打開,耗光電費,迫使他出門,如今卻讓他有家難回的遭遇。
小凱的遭遇曝光后,網友觀點也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派。
起初,很多人看到小凱高考575分還被父母如此對待,覺得父母過于苛刻,甚至擔心這樣的做法會把孩子逼上絕路。畢竟,575分已經達到一本分數線,超越了大多數考生,是許多家長夢寐以求的分數。但當了解到小凱就讀于長郡中學,并且曾經是尖子生,因為沉迷手機而荒廢學業后,網友們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紛紛站在了父母這邊。
父母對小凱自暴自棄的學習態度感到絕望。父母的絕情,實則是恨鐵不成鋼,是希望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讓小凱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痛改前非。
家庭教育出現問題,原因從來都是雙向的。不能一味指責父母方式不當,也不能把一切歸咎于青春期叛逆。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父母在發現小凱沉迷手機時,采取的干預措施可能并不恰當。他們只是簡單地沒收手機、限制使用時間等“物理隔離”手段,卻沒有真正深入了解小凱沉迷手機的深層次原因。尤其是小凱父親,把小凱的手機摔壞,導致他和父母發生第一次強烈的沖突,加劇了矛盾的深化。
青少年沉迷手機,往往并非僅僅是因為手機的吸引力,背后可能隱藏著諸如學業壓力過大、缺乏自信、社交障礙等心理問題,他們試圖通過手機來逃避現實,尋求安慰。而父母的指責和懲罰,不僅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反而可能讓孩子感到更加孤獨和無助,進一步加劇他們對手機的依賴。
其次,父母對小凱過高的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這場沖突的激化。他們將考上清北或985名校作為小凱的唯一目標,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卻忽略了小凱自身的感受和興趣。當小凱無法達到他們的期望時,父母的失望和憤怒便如決堤的洪水般傾瀉而出。在這個過程中,親子關系逐漸變得緊張,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少,最終導致矛盾無法調和。
對于小凱來說,作為一名即將成年的學生,缺少最基本的自律。在意識到自己沉迷手機嚴重影響學習后,他沒有及時克制自己,而是繼續放縱,最終高考失利。在與父母產生矛盾時,他也沒有積極地去溝通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逃避或者對抗。
我們看到,即便是被父母掃地出門,小凱依然沒有絲毫的后悔之心,甚至找到母親辦公室,和母親對話時還罵了母親。
如果小凱持續這樣下去,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戒掉手機癮,努力學習,無論是選擇復讀還是進入大學,他最后還是一塌糊涂。
把孩子掃地出門,試圖以這種決絕的方式喚醒孩子,你認為小凱父母做得到底對不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