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黨育:隨老師張際才先生云南采風記敘
2025年6月18日啟程,與幾位師弟妹陪同恩師張際才前往云南采風寫生。此次活動由昆明建琨與紅衛兩位師弟精心組織安排。在大理、沙溪、昆明獅山、滇池等地采風寫生的時光,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將自然的靈韻與藝術的啟迪鐫刻進記憶深處。
初至大理,蒼洱風光震撼心靈。蒼山十九峰巍峨聳立,山頂云霧繚繞,似披著輕紗的仙子;洱海碧波蕩漾,水天一色。老師鋪開畫紙,寥寥幾筆,便勾勒出蒼山的雄渾與洱海的柔美。他說:“寫生不是簡單的臨摹,而是要捕捉山水的神韻,融入自己的感悟。”我們也被激發了熱情,將眼前的美景化作筆下的線條與色彩。
沙溪古鎮則宛如一顆被時光遺忘的明珠。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古戲臺、寺登街訴說著往昔的繁華。清晨,陽光灑在古老的屋檐上,光影交錯;傍晚,炊煙裊裊升起,為古鎮增添了幾分詩意。我們穿梭在小巷中,用畫筆記錄下斑駁的墻壁、雕花的門窗,感受著歷史的沉淀。在這里,老師耐心地指導我們如何處理畫面的虛實關系,如何通過筆觸表現歲月的痕跡。
昆明獅山,古木參天,云霧繚繞。古寺鐘聲,宛若仙境。我們圍繞張師四周,以天地為畫室,盡情描繪眼前的美景。老師一邊即興創作,一邊鼓勵我們大膽嘗試不同的繪畫技法,突破自我。
滇池之畔,碧波蕩漾,遠處的西山,宛如一位仰臥的美人,姿態婀娜。老師將滇池的浩渺、西山的秀麗定格在畫紙上。他說:“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要在寫生中不斷積累,才能創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此次云南采風寫生之行,不僅讓我們領略了云南的壯美風光,更在恩師的悉心指導下,提升了繪畫技藝,開闊了藝術視野。我們將帶著這份收獲與感悟,在藝術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用畫筆描繪出更多美好的畫卷。
回到家后,我整理寫生稿,畫了一本冊頁以紀念本次活動。本冊頁規格為46x34cmx12,素材取自于2025年6月中下旬云南采風寫生,創作時間為2025年7月。
整理/小零
來源/張際才水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