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學美術學院“三下鄉”文化藝術服務團走進重慶市璧山區七塘鎮喜觀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藝術實踐助力鄉村振興。
畫筆著色智慧田園
喜觀村的智慧農業大棚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豐收”。志愿者們俯身于田壟之間,體驗蔬果采摘勞作,并拿起畫筆以當季新鮮蔬果——番茄、西瓜、彩椒等為原型,在蔬菜種植區的大棚和板房外立面進行主題繪畫創作。
志愿者在大棚外立面進行主題繪畫創作。西南大學供圖
30余幅彩繪作品將種植區裝點為生機盎然的藝術長廊,原本樸素的板房也搖身變為充滿田園氣息的“藝術小屋”,成為大棚采摘區的亮眼景觀。“這些瓜果畫得水靈靈的,跟剛從地里摘出來的一樣!”一位正在勞作的村民指著煥然一新的板房贊嘆道。藝術元素的注入,讓蔬果大棚化身為吸引游客駐足流連的打卡點。
扇面繪就鄉土童趣
面向喜觀村兒童,服務團精心打造了“鄉土美育課堂”。志愿者們就地取材,引導孩子們細致觀察身邊的西瓜、辣椒等農產品,并指導他們將觀察所得繪制在空白扇面上。“原來西瓜畫在扇子上這么好看,看著好清涼!”一位三年級的小女孩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作品。美育課堂還特別融入了歌曲教學環節,師生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學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歌聲中引導他們感受家鄉土地的生機,在美的體驗中悄然播下熱愛鄉土、情系“三農”的種子。
鄉土美育課堂。西南大學供圖
筆尖勾勒鄉村圖景
學生志愿者深入喜觀村,用畫筆描繪云霧繚繞的秀美風光、錯落有致的農家院落和村民勞作的生動場景。基于前期調研和寫生采風,團隊發揮專業優勢,精心繪制了喜觀村手繪導覽地圖,清晰標注村落布局、主要景點和特色資源。
同時,設計制作特色文旅宣傳冊,以手繪漫畫形式生動呈現“喜觀昆蟲王國”“喜觀振興驛站”“鄉愁么灘”等地標景點,并衍生出系列明信片等文創產品。志愿者李紫瑜表示,“我們希望借助這些豐富的載體,讓喜觀村的鄉土之美可感可觸,讓一幅幅畫作、一件件文創,成為吸引八方游客、激活鄉村產業的有力媒介”。
志愿者創作的文創產品。西南大學供圖
據悉,近年來,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始終堅持將藝術實踐深植于鄉土中國,云南昌寧、四川宜賓、重慶城口、重慶長壽等多地都留下了學院師生扎根鄉土的足跡。從美化人居環境、打造農業景觀,到開展特色美育、厚植鄉土情懷,再到繪制文旅地圖、助力產業推廣,學院持續探索藝術服務民生需求、美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用畫筆和創意,為鄉村增添文化活力與發展動能,充分展現新時代青年學子服務國家戰略的挺膺擔當。(西南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