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選派干部人才對口支援邊疆民族地區,是國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民族團結的重要舉措。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已經分別在當地工作三年了,他們在醫療、教育、產業等方面給當地群眾帶來切實支援,助推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在西藏,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通過選派優質團隊進藏,填補當地醫院技術空白、培養本土人才,推動支援工作從“輸血”向“造血”發展的轉變。
西藏昌都市是先天性手足畸形高發地區,北京援藏醫療隊發揮首都資源優勢,前后7批次組織來自全國的手外科領域醫療專家前往昌都開展免費手術,300多名手足畸形兒童接受了治療。
在第十批援藏醫療團隊努力下,復雜骨關節置換術、婦科惡性腫瘤等需轉診的難題都能在西藏本地治療,還投入18.2億元建成12間標準化手術室、3個高原病研究室,配置達芬奇機器人等設備,幫帶培養了2000多名本地醫務人員,推動13所縣醫院診療能力提升。上海援藏醫師于德剛稱:“為什么會帶著我們當地的醫生拼命做手術?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臨床實踐能力、操作能力,這樣他們能夠更快地成長為主刀醫生,培養帶不走的醫療人才。”住院醫師丹增措姆表示:“通過援藏老師手術臺上的帶教,現在我們能單獨操作婦科的三大癌手術,最大的獲益者就是本地的同胞,很多病不需要再出藏了。”
三年來,2000多名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施展才華,努力奮斗,投入116億多元實施1400多個民生項目,改善農牧區飲水、環境和交通條件,培育打造、改進提升特色產品品牌747個。“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把準發展和安全、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人心的關系,多措并舉、全面發力,有力推動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建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范區,有力推動西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教育人才“組團式”援青 把優質教育資源帶到雪域高原
在青海,來自天津、山東、江蘇等六個省市的118名教師在17所學校擔任校長和骨干教師,他們將東部地區優質教育帶到了雪域高原。
徐紅芬所在的海南州高級中學是第五批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的學校。2022年,她和7名教師一同從江蘇來到了海拔超過3000米的海南州開展幫扶工作。
從教學樓建設到課堂桌椅板凳更新,三年來,幫扶團隊為當地爭取資金更新了教學設施,又投入了700多萬元更新實驗設備,全校38個班級課堂實現了智慧化教學。
除了硬件設施的改變,課堂的變化更大。海南州高級中學和江蘇七所援派學校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引進了江蘇名師“空中課堂”,相隔數千公里的兩地師生,通過遠程視頻就能實現面對面學習交流。學校還開設了40多個社團和興趣拓展課,大大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
2022年以來,六省市援青隊伍先后為青海當地培養骨干教師1000多名,5所“組團式”受援高中本科總體上線率提高到70.93%。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即將結束對口幫扶的工作,把“接力棒”交給下一批援青隊員們。三年時間,他們與當地干部群眾在共同奮斗中結下了深厚情誼。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年時間,441名援青干部人才在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生態保護、人才培養等領域精耕細作、牽線搭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83.9億元,實施重點幫扶項目2000余個,助力青海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劉潔 責任編輯:劉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