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地氣溫飆升,熱浪滾滾。
在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稱為高溫天氣,連續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為高溫熱浪。高溫天氣不僅讓人感到酷熱難耐,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甚至危及生命。
01
“危險食物”,一不注意就中招
近期,美國因沙門氏菌污染緊急撤回170萬枚雞蛋。
圖源:央視新聞微博
在我國,央視最近也報道了所謂的“無菌蛋”問題。
圖源:央視網微博
“無菌蛋”安全嗎?事實上,“無菌蛋”并非絕對無菌。它是經過巴氏殺菌及嚴格加工處理的雞蛋,主要針對蛋殼表面殺菌,但若雞蛋內部已被沙門氏菌污染,處理過程可能無法完全殺滅蛋內細菌。而且,無菌蛋對儲存條件要求極高,需在低溫環境下冷藏保存,一旦溫度過高,沙門氏菌可能迅速滋生。
除了雞蛋,未煮熟的肉類,如禽類、豬肉、牛肉等,可能在加工過程中被動物腸道內的沙門氏菌污染,沒有徹底加熱使細菌存活而引發感染;未經滅菌的乳制品,像生牛奶、奶酪等,沒有經過有效殺菌,也可能會攜帶沙門氏菌,食用后會引起感染;還有食品處理不當,制作過程中交叉污染感染了沙門氏菌,又沒煮熟煮透,人食用后就可能引發沙門氏菌中毒。
圖源:CMT
感染沙門氏菌后,潛伏期約為8~48小時,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瀉、腹痛、惡心、嘔吐、乏力,大便呈水樣或膿血樣,病程一般持續4~7天,大多數健康人可自愈。但兒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等高危人群需警惕,感染可能發展為敗血癥、腦膜炎或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出現發熱、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且懷疑是沙門氏菌感染,應立即就醫。
02
急速降溫不可取,身體承受不了
運動后猛喝冷飲,看似能瞬間降溫解渴,實則隱藏大危機。當人體在劇烈運動后,大汗淋漓時,胃腸道血管處于擴張狀態,突然飲用冷飲會使血管急劇收縮,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腹痛、腹瀉、胃脹等腸胃不適。而且,這種突然的溫度變化,會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心臟、大腦等臟器的耗氧量加劇,引起血壓波動,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夏季降溫一定要適度,采用逐漸降溫的方法,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更要格外注意。建議少量多次飲用溫水或淡鹽水(加入少許食鹽),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水溫以接近體溫為宜(30~40℃),每次飲水量不超過200毫升,間隔10~15分鐘。
氣溫高時,洗冷水澡這種突然的冷刺激同樣危險。大量出汗時毛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涼水容易刺激心臟血管突然收縮,伴隨血壓波動,易誘發心肌梗死;沖涼水澡,還可能導致頭部血管收縮,造成頭暈、頭痛、眼前發黑。所以,滿身大汗的時候,先用毛巾擦干汗,再去洗澡。如果要沖冷水澡,最好先用冷水沖四肢,等身體適應后,再沖全身。
圖源:CMT
03
空調使用有講究,不當使用危害大
高溫天氣下,空調成了許多人避暑的“神器”,但為了節約能源,或者擔心空調使用過多對身體不好,一些人選擇不開空調,這種做法在極端高溫天氣里是非常危險的。
當氣溫過高時,人體的散熱功能會受到限制,身體的熱量無法及時散發出去,會導致體溫持續升高。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中,人體的生理機能會受到嚴重干擾,容易引發熱射病。熱射病是一種嚴重的中暑類型,發病迅速,病情兇險,死亡率極高。患者會出現高熱、無汗、昏迷等癥狀,體溫可高達40℃以上,若不及時救治,可能會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然而,空調的使用也并非沒有講究。高溫天,很多人貪涼把空調調到20℃以下甚至直吹風口,或者整夜開空調,這會使血管收縮、血流減慢,中老年人易形成血栓,增加腦梗、心肌梗死風險。此外,緊閉門窗開空調,空氣不流通,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大腦供氧不足,易引發頭暈、頭痛,甚至誘發腦血管意外。
圖源:CMT
在高溫天氣里,正確使用空調不僅能幫助我們舒適度夏,還能避免因不當使用而引發的健康問題。建議大家在使用空調時,注意以下幾點:
● 合理設置溫度:將空調溫度設置在26~28℃之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一般建議溫差控制在5~8℃之間。
● 避免直吹:避免長時間對著空調直吹,尤其是頭部和頸部,以免引起不適,可以給空調加個擋風板或調整風向。
● 定期清潔空調:定期清潔空調濾網,避免灰塵和細菌滋生,影響空氣質量。
● 適當通風換氣:長時間使用空調時,要注意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04
高溫下的易燃易爆品,別大意
一些降溫噴霧的主要成分是液化石油氣,主要由丙烷和丁烷組成,過量噴灑、噴涂使用,一旦遇到明火就會燃燒,遇高溫還有爆炸的危險。
高溫車內環境的維護也很重要,車內常放置的一些物品在烈日暴曬下,也有可能發生危險。比如打火機、碳酸飲料等罐裝帶壓力物品,受熱易發生膨脹;花露水、酒精等,揮發產生易燃氣體,車內溫度過高,達到燃點或者遇明火,易發生轟燃;老花鏡、放大鏡、瓶裝水等有凸透鏡效果的物品,長時間聚光發熱,容易引燃車內可燃物;充電寶、手機等電子產品,高溫環境下電池易發生鼓包,有爆炸危險。所以,這些物品不要長時間放在車內。
05
高發病不注意防范,后果很嚴重
高溫期間,除了最常見的中暑,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惡化和卒中)、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腎臟疾病等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也會顯著增加(表1)。特別是當暴露于細顆粒物空氣污染時,這些風險會進一步加大。
▌心血管疾病:高溫下的隱形殺手
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是高溫熱浪期間的主要死因之一。高溫環境下,人體通過大量出汗來散熱,這會導致血液濃縮、黏稠度增大,全身小血管舒張,內臟血液充盈度下降,從而加重心血管負擔。同時,環境低氣壓會使人體氧分壓降低,血氧含量不足,引起心臟、大腦反射性痙攣,誘發心肌梗死、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等急性心腦血管疾病。高溫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急診就診率、住院率上升,人群超額死亡增加,且風險隨溫度升高時間延長而增大。
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以及經常在戶外工作的人,在高溫天氣下更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嚴重后果,甚至有生命危險。
▌腎臟疾病
高溫期間,腎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也會增加。高溫環境下,人體出汗增多,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容易導致脫水,進而影響腎臟功能。此外,高溫還可能引發電解質紊亂,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對于患有慢性腎病的人群來說,高溫天氣下的健康管理尤為重要。
▌呼吸系統疾病
高溫期間,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發病和死亡風險顯著增加。高溫會提高空氣中過敏原水平,悶熱型高溫天氣下霉菌濃度大幅度上升,對肺功能產生不利影響;而干燥型高溫則會造成氣道干燥,引起支氣管收縮,降低肺功能。此外,高溫通過免疫調節和神經調節影響機體炎癥反應,可能繼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高溫對歐洲、南亞、拉丁美洲等國家的呼吸系統發病有較大影響。我國城鄉空調普及率較高,室內空調納涼等防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溫的不利影響。
表1 極端高溫相關的健康問題
結語
炎炎夏日,高溫“烤”驗著每一個人。希望大家都能重視高溫天氣下的健康風險,避免上述危險行為,安全度過炎熱夏季。
文章轉自:醫學論壇網
請把這篇文章轉發提醒所有人
我是巍子,急診科醫生,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健康知識!這個公眾號幫過許多人,救過許多命!
遠離悲劇,健康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