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如戰場,細節定乾坤!
腹痛、發熱、黃疸,CT報告“未見結石”——看似平穩的老年患者,為何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面色驟變,力排眾議直推手術室?一次被影像學“欺騙”的急診經歷,揭露了化膿性膽管炎最危險的“面相”!規培生小迅的反思,值得所有年輕醫生警醒。
患者劉大爺,68歲,因“持續性右上腹痛1天,高熱寒戰、皮膚鞏膜黃染6小時”由家屬緊急送入急診科。
現病史:1天前無明顯誘因突發右上腹劇烈脹痛,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惡心,嘔吐胃內容物2次。6小時前出現寒戰、高熱(自測體溫39.8℃),同時發現眼白發黃、皮膚發黃,尿色深如濃茶。無嘔血、黑便。
既往史: “膽結石”病史10余年,未規律治療。“高血壓”病史8年,服藥控制尚可。無糖尿病、肝炎病史。
個人史/家族史:無煙酒嗜好。無腫瘤家族史。
入院查體:體溫 39.5℃, 脈搏 122次/分, 呼吸 26次/分, 血壓 80/50 mmHg(1 mmHg=0.133 kPa) (已快速補液500ml NS后稍有回升至95/60 mmHg)。神志尚清,但精神萎靡,煩躁不安。全身皮膚、鞏膜重度黃染。心肺聽診心率快,律齊,未聞及雜音;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啰音。腹肌緊張,右上腹及劍突下明顯壓痛、反跳痛(+),Murphy征可疑陽性。肝區叩擊痛(+)。四肢:皮溫偏低,甲床輕度發紺。雙下肢及下腹部可見散在、不均勻的暗紅色花斑(皮膚大理石樣改變),部分花斑已蔓延至臍水平以上。
外院檢查(家屬提供,1小時前):
腹部強化CT報告:“膽囊壁稍增厚、毛糙,膽囊內未見明確高密度結石影。肝內外膽管輕度擴張,膽總管最大徑約10mm,其內未見明確高密度結石影。胰腺、脾臟、雙腎未見明顯異常。
印象:膽囊炎?建議結合臨床及實驗室檢查。”
急診初步處理:開通兩路靜脈通路快速補液,經驗性給予廣譜抗生素(頭孢哌酮舒巴坦)、奧美拉唑,急查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凝血功能、血培養、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心電圖。
高年資的康主任聞訊趕來,他并未第一時間去看CT片,而是快步走到患者床邊,掀開被子,目光銳利地掃過患者的面容、腹部和四肢。當看到臍水平以上蔓延的皮膚花斑時,康主任臉色一沉,立即指示:“快!聯系外科急會診,準備急診ERCP或PTCD引流!這是典型的化膿性膽管炎(AOSC),膽管可能全堵了,隨時會休克!” 隨后,他轉向一旁略顯困惑的規培生小迅,開始了提問。
問
主任(語氣急促但清晰):小迅,患者腹痛、發熱、黃疸三聯征都有了,CT報告沒看到結石,為什么我堅持要立刻看外科、做緊急引流?外科處理是AOSC治療的金標準,等血結果出來就晚了!說說你的理解。?
答
小迅(略緊張但思路清晰):主任,患者有典型的Charcot三聯征(腹痛、發熱、黃疸),加上低血壓(已補液仍偏低)和精神狀態改變(萎靡煩躁),這已經是Reynolds五聯征了,高度提示AOSC!CT沒看到結石,可能是結石太小、位于膽總管下端被腸道氣體干擾、或是膽泥、蛔蟲等非鈣化性梗阻物。AOSC的核心是膽道梗阻+細菌感染,引起膿毒癥和感染性休克風險極高。外科急診引流(ERCP/PTCD)是解除梗阻、控制感染源的關鍵救命措施,刻不容緩,不能等所有檢查結果齊備。影像學陰性不能排除臨床高度懷疑的危重診斷!
問
主任(點頭):很好,知道Reynolds五聯征。但CT沒結石,部分醫生可能猶豫。你看患者的“面相”——特別是這皮膚花斑!它已經蔓延到肚臍以上了!僅憑這一點,結合病史,我就能判斷膽管很可能全堵了,感染性休克就在眼前!告訴我,這花斑意味著什么?為什么位置這么關鍵?
答
小迅(認真思考):主任,我…我剛才查體看到了花斑,但沒特別重視它的范圍和顏色深度!這些暗紅色、不均勻的皮膚花斑(大理石樣變)是嚴重微循環障礙、組織灌注不足的表現,是膿毒癥、感染性休克早期的極其危險的體征!當花斑從四肢末端向近心端發展,特別是越過肚臍(臍水平)向軀干上部蔓延時,強烈提示休克進行性加重,全身微循環衰竭惡化,死亡率顯著升高!這說明膽道梗阻很可能非常完全,感染極其嚴重,細菌和毒素大量入血,機體代償機制瀕臨崩潰。這是比生命體征變化更早、更直觀的‘死亡警告’!
問
主任(追問):血結果剛出來:白細胞計數 22.0x10?/L (N% 92%), 血小板 85x10?/L, 降鈣素原>100 ng/ml, CRP 320 mg/L, 血氣:pH 7.28, 乳酸 5.8 mmol/L, 血清總膽紅素 180 umol/L, 直接膽紅素 150 umol/L, 谷丙轉氨酶 450 U/L, 谷草轉氨酶 380 U/L, 凝血酶原時間 18秒(對照13秒)。結合這“面相”和化驗單,你現在還覺得等一等、再看看行嗎?
答
小迅(快速調整思路):絕對不行!主任!這些結果證實了最壞的判斷:嚴重膿毒癥、感染性休克(乳酸顯著升高)、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傾向(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肝功嚴重受損。降鈣素原爆表說明細菌感染負荷巨大。每一分鐘延誤都在增加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的風險。必須爭分奪秒:(1)繼續強力液體復蘇+血管活性藥物維持灌注壓;(2)升級強效抗生素(覆蓋G-桿菌和厭氧菌);(3)最關鍵:外科/介入科必須立即行膽道減壓引流(ERCP放支架/鼻膽管或PTCD)!影像學此時是輔助定位,絕不能成為延誤決策的借口!
小迅反思:我犯了年輕醫生常犯的錯誤:過度依賴儀器檢查和實驗室報告,忽視了最直接、最快速的診斷工具——自己的眼睛和雙手!查體時我看到了皮膚花斑,卻只當是“休克的一般表現”,沒有深入觀察其特征(暗紅、不均勻)、評估其范圍(尤其是否超過臍水平),更沒有意識到這是判斷休克嚴重程度和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這個“面相”是患者在用皮膚向我們吶喊求救!
外院CT“未見結石”的報告讓我潛意識里放松了警惕,甚至產生了一絲僥幸。殊不知,影像學檢查有其局限性(分辨率、時機、操作者水平等),尤其在急診危重情況下,陰性的影像結果絕不能排除臨床高度懷疑的危重疾病。AOSC的診斷核心是臨床癥候群+Reynolds五聯征,影像學是尋找梗阻原因和定位的工具,而非診斷前提。
這次經歷深刻教訓我:面對高度疑似的危重癥(如AOSC),處理的核心邏輯是‘Time is Life’!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啟動最關鍵的治療(如膽道引流、抗休克、抗感染)。穩定生命體征、控制感染源優先于追求完美的病因診斷。等待檢查結果齊全再處理,往往意味著錯過黃金搶救窗口。主任的果斷決策,正是基于這種“危重癥優先處理(Treat First)”的急診思維。
主任總結
01
“面相”即病情: 不能滿足于常見病,要時刻警惕惡性腫瘤、血管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可能。急診醫生要有“鷹眼”!皮膚花斑(尤其是范圍、色澤、溫度)、鞏膜黃染深度、精神狀態、呼吸模式、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這些直觀的‘面相’蘊含巨大的信息量,是判斷危重程度的第一手資料。花斑過臍,就是休克的“烽火臺”,必須最高級別響應!
02
時間窗決定生死: 對Reynolds五聯征或進展為五聯征的患者,診斷就是啟動緊急膽道引流的指征。影像學陰性?絕不等于臨床排除!引流前穩定生命體征和抗感染是基礎,但解除梗阻才是治本救命的關鍵。
03
在搶救室,正確的行動順序永遠是:識別危重(ABCDE評估)→ 穩定生命(CAB)→ 處理可逆病因(如這里的膽道引流)→ 完善檢查明確診斷。被一張CT報告絆住手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記住:“Treat First, Diagnose Later”(先處理,后診斷)是急診鐵律!
04
花斑觀察是基本功: 把皮膚花斑的范圍(是否過臍)、色澤、是否可逆(按壓后褪色情況) 納入休克患者必查、必報、必重視的核心體征!它是微循環的鏡子,是預后的風向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