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蕭縣楊樓鎮路套村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探索“521”工作法,通過科學劃定走訪機制、規范工作流程、聚焦民生實效,推動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服務”轉變,為鄉村振興注入治理新動能。
以“521”工作法構建治理新格局。“521”工作法是路套村立足基層實際形成的系統性治理機制。“5”重覆蓋:劃定500米走訪服務半徑,將全村科學劃分為若干網格,確保走訪入戶無盲區、村民需求無遺漏,實現“用腳步丈量民情”全覆蓋。“2”次深耕:明確工作人員每周至少開展2次常態化走訪,動態收集群眾訴求,建立“民情日記本”,確保訴求發現及時、問題解決迅速。“1”心為民: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核心目標,將路燈維修、農田灌溉、矛盾調解等民生事項納入治理清單,形成“走訪-收集-解決-反饋”的閉環服務鏈條,推動治理效能精準對接群眾期待。
以標準化運作夯實服務根基。為保障工作法落地見效,路套村構建“三化”工作流程。計劃科學化:村委會統籌制定月度走訪計劃,結合農時季節、民生熱點劃分走訪重點,如春耕時節聚焦農田水利設施排查,汛期側重安全生產巡查,確保走訪工作有的放矢。走訪務實化:工作人員深入村民家中、田間地頭,采取“拉家常+察實情”方式,既收集具體問題,也傾聽發展建議。解決閉環化:建立問題分類處置機制,簡單事項現場解決,復雜問題提交村“兩委”會議研辦,重大事項對接鎮直部門協同辦理,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管”。去年以來,累計走訪群眾400余戶,收集各類訴求127條,解決群眾問題112件。
以治理成效激活鄉村活力。“521”工作法推行以來,楊樓鎮路套村基層治理呈現“三升三降”新態勢。民生溫度升級,痛點問題下降:累計解決農田灌溉設施改造、村道亮化工程等民生項目8個,鄰里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8%,群眾滿意度較去年提升35個百分點。治理效能升級,矛盾隱患下降:通過常態化走訪,提前化解宅基地糾紛、家庭糾紛等潛在矛盾23起,全村矛盾糾紛同比減少40%,安全生產事故保持“零發生”。參與熱度升級,治理成本下降:村委主動下沉服務帶動村民自治意識增強,村民自發參與人居環境整治、防溺水監督等工作,形成“干部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的共治格局。
以可復制路徑拓展治理深度。路套村“521”工作法的實踐表明,基層治理創新需把握三個關鍵點。黨建引領是核心:通過村“兩委”統籌推進,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確保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減。群眾參與是基礎:從“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讓村民成為治理主體。實效導向是關鍵:以解決問題為根本落腳點,用“看得見的變化”提升群眾獲得感,助推基層治理見實效。(徐冰 李蘭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