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是預防季節性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其生產技術長期被雞胚培養工藝壟斷——目前大多數流感疫苗依賴雞胚生產,這種傳統流感疫苗生產方法已使用超過70年。然而該技術存在一些固有限制,例如雞胚適應性突變、難以自動化和生產周期長等,這對確保潛在大流行情況下及時疫苗供應構成了重大速度限制挑戰。為突破此瓶頸,基于昆蟲桿狀病毒表達系統的重組亞單位疫苗應運而生。
圖1:常用流感疫苗類型
本文主要就這兩種技術路線下的“亞單位”疫苗——傳統的雞胚培養“亞單位”疫苗與新興的桿狀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展開討論。據《中國藥典》2020年版三部中人用疫苗總論部分顯示,亞單位疫苗是指病原微生物經培養后,提取、純化其主要保護性抗原成分制成的疫苗。上述兩者雖共享“亞單位”之名,但生產工藝和成分差異顯著,甚至引發“真假亞單位”的科學爭議。本文將對兩者進行比較,進而審視這一問題。
一、技術工藝差異
1、雞胚“亞單位”疫苗:披著“亞單位”外衣的裂解工藝
雞胚“亞單位”流感疫苗其實是在傳統裂解疫苗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純化。
傳統裂解流感疫苗的純化步驟是純化的病毒,得到病毒粒子后,再通過裂解步驟去除主要的雜質,比如不必要的核酸成分,得到的是一個包含主要抗原蛋白(HA、NA)的混合物。
相對于裂解流感疫苗,雞胚“亞單位”流感疫苗則是進一步去除了病毒的內部蛋白,只含有純度較高的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成分,臨床研究證實,該疫苗比裂解疫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但“亞單位”疫苗的免疫原性相對較低,必須配合適宜的佐劑方可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圖2:雞胚裂解疫苗和雞胚“亞單位”疫苗工藝對比(來源于疫苗說明書及相關專利整理)
另外,與裂解疫苗相比,雞胚“亞單位”流感疫苗的穩定性整體稍弱,主要體現在對溫度波動更敏感、有效期略短,但兩者的核心儲存要求(2-8℃冷藏)一致。這種差異源于兩者的抗原成分和結構特點(見表1)。亞單位疫苗通過降低成分復雜性減少不良反應(安全性更高),但代價是穩定性稍弱;裂解疫苗因成分更接近天然病毒結構,在保持免疫原性的同時,也獲得了更強的環境耐受性。
表1:雞胚“亞單位”流感疫苗與裂解流感疫苗比較
《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中也指出,從疫苗制備工藝來看,“亞單位”流感疫苗去除病毒內部蛋白僅提取純度較高的HA和NA抗原成分,相較于裂解疫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不僅減少了雜蛋白可能導致的無效免疫反應,提高抗體保護率,同時也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
2、桿狀病毒重組亞單位:基于昆蟲細胞表達的基因工程疫苗
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進步,分子克隆技術被應用于構建基因工程疫苗。該疫苗是使用重組DNA技術克隆并表達保護性抗原基因,利用表達的抗原產物或重組體本身制成的疫苗。主要包括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基因工程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及基因缺失活疫苗等。桿狀病毒重組亞單位流感疫苗就屬于表達系統為昆蟲細胞的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
重組亞單位流感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流感病毒主要抗原蛋白(如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的基因通過限制性內切酶消化和連接的過程被克隆到蛋白表達質粒中,然后將工程質粒轉移到原核細胞或真核細胞中,使細胞產生HA或NA蛋白抗原,再進行濃縮和純化,最后添加相應的佐劑或提高抗原含量,以獲得最終的重組亞單位疫苗。
圖3:流感重組亞單位疫苗生產流程
世界上第一種用于預防季節性流感病毒的基于重組蛋白的重組疫苗是Flublok,該疫苗由Protein Sciences公司(2017年被Sanofi Pasteur公司并購)利用桿狀病毒表達系統在昆蟲細胞培養中生產制備,最初于2013年1月獲得美國FDA批準。
從制備的技術工藝來看,雞胚工藝的“亞單位”疫苗實質是病毒裂解后高純度的HA/NA富集物,而桿狀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則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直接表達靶抗原,實現真正的分子設計。
二、優缺點比較
1、雞胚“亞單位”疫苗
優點
安全性相對較高:雜質少,潛在的副作用相對更少。理論上雞胚蛋白含量更低,潛在理論副作用也就更低。不含防腐劑、抗生素,潛在安全性也更好。
適用人群廣:除了對疫苗成分過敏的人群外,一般適用于所有年齡組(6個月以下兒童除外)的人群,包括孕婦、慢性基礎病人群等,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缺點
生產工藝復雜:需要在雞胚裂解疫苗的基礎上進行更精細的純化步驟,生產過程相對復雜,生產周期較長。
產量較低:由于生產工藝的限制,以及對純度要求較高,導致疫苗的產量相對較低,難以滿足大規模接種的需求。
免疫原性相對較弱:與全病毒疫苗或裂解疫苗相比,亞單位疫苗的免疫原性可能相對較低,有時需要添加佐劑來增強免疫反應,或者增加疫苗的接種劑量,以達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2、桿狀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
優點
安全性高:桿狀病毒只感染昆蟲細胞,不感染脊椎動物,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生產過程中也不需要處理活的或潛在危險的病原體,無需昂貴的生物安全措施,產品不含病原體、雞蛋或潛在的有害或致敏化學物質。
生產快速:相比傳統的雞胚流感疫苗生產,桿狀病毒重組亞單位流感疫苗生產周期短,能快速應對流感病毒的變異和大流行。據一些研究人員報道,就流感疫苗而言,使用桿狀病毒表達系統(BEVS)而不是經典的雞胚平臺,生產4.25億瓶疫苗所需的時間將為45天,而不是平均六個月。
免疫原性好:可以精準表達病原體的關鍵致病蛋白,避免雞胚培養的雜質干擾,誘導高濃度中和抗體,提升保護效率。例如,美國的四價重組血凝素蛋白(HA)基因工程流感疫苗所含的血凝素蛋白含量是標準劑量傳統流感疫苗的3倍,具有更強的免疫原性。
靈活性強:桿狀病毒表達載體系統可以容納較大的外源DNA片段,能夠對表達產物進行后轉錄和后翻譯的修飾,還可以同時表達多個外源蛋白,便于進行疫苗的多價設計和優化。
缺點
糖基化問題:昆蟲細胞產生的蛋白質在糖基化方面與哺乳動物細胞不同,其產生的N-糖鏈是稀疏型,缺乏末端唾液酸殘基,可能影響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護效果。
生產成本較高:雖然生產速度快,但桿狀病毒表達載體系統的建設和維護成本較高,包括昆蟲細胞培養、病毒擴增、蛋白純化等環節都需要較高的技術和設備投入,導致疫苗的生產成本相對較高。
免疫原性受劑量影響:低劑量的桿狀病毒重組亞單位流感疫苗可能免疫原性不高,需要適當的佐劑或提高劑量才能達到較好的免疫效果。
適用人群有限:目前桿狀病毒重組亞單位流感疫苗主要適用于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對于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三、結論:回歸疫苗研發的科學本質
如果說雞胚“亞單位”疫苗是差異化競爭的話,那桿狀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就是對流感疫苗研發范式的革新——從經驗主義的雞胚適應,走向基于結構生物學的理性設計。
具體將兩者對比看,桿狀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在純度和技術先進性上更勝一籌,但雞胚疫苗憑借成熟工藝仍占主流。嚴格意義上來說,前者才是亞單位疫苗。科學界需規范術語,推動技術透明化,以助力疫苗選擇與公共衛生決策。
總的來說,真正的科學審視應超越“真假亞單位”之爭,聚焦于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基本真理:用最真實的抗原,激發最有效的免疫。
參考資料:
[1] 新型流感疫苗:從研發(R&D)挑戰到監管應對. E苗工坊. 2025年03月22日.
[2] 流感裂解疫苗與亞單位疫苗有何區別?. 預防驛站. 2024年09月19日.
[3] “精純版”流感疫苗——“亞單位”疫苗. DrZoeDailyDrZoe. 2024年10月02日.
[4] 什么是基因工程疫苗?一文理清!. 窮瘋子. 2023年10月16日.
[5] 推薦收藏|流感重組亞單位疫苗研究進展. 細胞基因研究圈. 2022年06月14日.
[6] 用于疫苗開發的桿狀病毒系統. 生物工藝與技術. 2024年09月06日.
[7] 滿級流感疫苗登場:不良反應低一半,免疫效果更優秀. 疫苗與科學. 2023年09月05日.
[8]《當代新疫苗(第二版)》第36章.
識別微信二維碼,可添加藥時空小編
請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