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河南西峽縣寨根鄉桑樹村衛生室內,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曹方正為74歲的腦梗后遺癥患者陳大爺施針。這位1989年出生的博士村醫,用一根銀針串聯起城鄉醫療資源,在伏牛山深處書寫著新時代中醫藥人的最新答卷。
銀針破局:三甲資源下沉深山
"省城專家來家門口治病,以前想都不敢想!"陳大爺的老伴攥著曹方的手哽咽道。自2025年2月駐村以來,曹方將三甲醫院診療技術帶入秦嶺余脈,針對腦梗后遺癥、腦出血等慢性病患者制定個性化康復方案。通過每周上門針灸治療,陳大爺右側肢體功能顯著改善,同村李大娘也逐步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端午節前夕,曹方聯合西峽縣中醫院發起"濃情端午艾草香"大型義診,運用針刺、艾灸、火龍罐等技術,單日接診超200人次,吸引鄰縣群眾冒雨前來。一位腰椎病患者治療后直起腰桿感慨:"十年沒這么輕松過!"目前,其團隊已建立覆蓋周邊5個行政村的慢病健康檔案,累計開展專項診療400余人次。
智惠鄉醫:留下"不走的中醫隊伍"
"曹博士教的手法簡單管用,我現在天天給家人按摩!"村民劉阿姨在"村間健康講堂"上現學現用。為激活鄉土醫療"造血功能",曹方創新"技術幫扶+科普賦能"模式:在農家小院開設節氣養生課堂,結合慢性病防治教授穴位保健法,累計培訓300余人次,發放《家庭中醫保健手冊》500余份;通過病例研討、實操教學提升寨根鄉衛生院中醫藥服務能力。
"他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更留下了'不走的中醫隊伍'理念。"鄉衛生院院長張東評價道。目前,該院已新增中醫適宜技術診療科目3項,基層醫生獨立開展針灸治療比率提升40%。
生態興產:構建中醫康養產業鏈
伏牛山麓的艾草香中,曹方正踐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承諾。依托西峽縣山茱萸、天麻等道地藥材資源,他提出"種植—加工—康養旅游"三位一體發展思路:規劃建設500畝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引進企業建設初級加工廠,同時設計中醫文化體驗路線,將診療服務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
"鄉村振興需要熱血,更需要專業。"翻開曹方的駐村日記扉頁,這句箴言見證著城鄉醫療鴻溝的彌合。當城市博士的銀針與山區老人的手掌在艾煙中交疊,一條"中醫力量賦能鄉村振興"的鮮活路徑正徐徐展開。(通訊員安玉良 楊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