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陵夷,禮崩樂壞。
一個人搶東西,叫搶劫;一堆人搶東西,那叫“撿拾”,因為在漢語詞典中,有個詞叫“法不責眾”。
7月7日河南商丘永城市開源路一賣西瓜的攤販由于占道經營,和城管發生沖突,隨后攤販情緒失控開車碾壓自己的西瓜,不久后攤販被帶走處理,而西瓜則留在了原地。
沒多久,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
眼看著攤販被帶走,現場的攤位無人管理,邊上有人開始蠢蠢欲動。有人開始抱著西瓜就走,隨著抱西瓜的人越來越多,場面開始變得壯觀起來。
現場視頻顯示,抱西瓜的有男有女,有老人也有年輕人,更有帶著孩子的婦女。
這些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全然忘記了這個西瓜根本就不屬于自己,更忘記了這個西瓜是需要付錢的,完全沉浸于免費獲得西瓜的喜悅中。
現場有人更是一路小跑沖過去,生怕再遲一點就搶不到西瓜了。
光天化日之下,人潮擁擠的鬧市區,就這樣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出“零元購”。
更離譜的是,這些人不僅搶了西瓜,明里暗里似乎還在暗示這個西瓜不好吃。在媒體的采訪中,有附近居民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拿回去的人說,西瓜不能吃。”
西瓜不能吃固然是個問題,可問題是,你付錢了嗎?
你付錢了,完全可以說他這商品質量有問題,可以說這些話。你不僅沒付錢,而且還趁火打劫,把人家西瓜哄搶完了,到頭來反而還要指責一句“西瓜不能吃”,良心呢?
評論區有很多人在指責攤販占道經營,攤販占道經營確實不對,理應受到懲罰。可攤販就算再怎么不對,也不是哄搶別人西瓜的理由吧?
看到這一幕,也許很多人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是的,就在上個月中旬,廣東懷集縣就曾發生類似的事情。
彼時,懷集遭遇暴雨并引發洪水,整個縣城一半左右的路段被淹。
結果就在人們開展自救的同時,丑陋的一幕出現了:
因為水災期間沒有信號,一家零食店遭遇了哄搶。
視頻顯示,店里一片混亂,貨架倒在地上,商品也散落一地。而一旁的人們,不僅沒有忙著救災,反而著急忙慌地哄搶里面的商品和零食。
在哄搶的人群中,有老人也有年輕人,同樣有大人帶著小孩去搶東西。
搶完了一樓的物資,他們又把目光盯上了二樓,直接沖上二樓倉庫,將里面的物資一箱箱往外搬,甚至連收銀臺都給搶走了。
就在這件事發生的一個星期前,安徽宿州同樣出現了無比雷同的一幕。
當地種植戶承包了500畝地種土豆,眼看著土豆成熟了,還沒來及收割結果卻遭到了附近村民的哄搶。
視頻顯示,有大批村民闖入地里搶土豆,每次的人數高達數百到上千人。
眼看著阻止不了這些人,種植戶無奈報警,結果警車就在邊上,這些人還是肆無忌憚地搶著。
而民警接下來的一句話,直接讓人驚掉下巴:
“法不責眾,人太多了,我們也沒辦法處理。”
后來這件事鬧上了熱搜,引起輿論譴責,種植戶再次被上了一課,有人打電話過來說:“我建議你把視頻刪了,你發這些東西,引起民眾對有關部門反感的話,影響那么大,對你的問題處理有利嗎?”
他絕望尋求幫助時,你說管不過來;他高喊著冤枉尋求公平正義時,你捂住他的嘴巴,生怕他讓你沒了面子。
沒多久,種植500畝桃樹的種植戶張先生再次遇見了類似的事。
整整5萬斤桃子,被一搶而空。
以前我們說一搶而空,形容的是某個商品暢銷,但這個暢銷的前提,是付了錢的。可現在,一搶而空硬生生變成了貶義詞,變成了真正的“搶”。
視頻還原了現場的悲慘:
桃園周圍的金屬網被撕爛、剪斷,桃樹的樹枝被撇斷或者砍斷,偌大的果園里愣是看不到一個桃子,只剩下遍地狼藉和悲痛欲絕的種植戶。
搶西瓜的,少量侵占構不成犯罪;搶土豆和桃子的,人太多了,法不責眾。
以前看法不責眾這個詞時沒覺得有什么,現在看到這個詞愈發覺得惡心,當然,我惡心的并不是這個詞本身,而是強行給這個詞賦予特殊含義的人。
尤其是有的人還硬生生給這個詞賦予了雙重含義,比如當眾人面對的是土豆、西瓜和桃子等物品時,法不責眾是真的不責眾。可如果將上述物品換成銀行、商場和金店時,你再法不責眾一個試試?
世道人心不是一瞬間崩塌的,可每一次的“法不責眾”,無疑都是一記重拳,狠狠砸在文明的臉上。
到這里,被重新賦予含義的,不僅僅是法不責眾,還有路不拾遺:
路過了如果沒有撿拾,就會覺得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