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酒眼觀酒團隊
今年的確是白酒發展的小年,業績下滑、價格回落、動銷滯緩、客觀影響……加上行業的深度調整,諸多因素阻礙了白酒行業的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以頭部名酒為骨架,以中小酒企為血肉,以百萬酒商為靈魂的中國白酒,并未在泥濘中懈怠,仍在困境中奮發圖強。
實力酒企頻頻推出新品,開拓新的邊際和市場;名酒企業強化研發,尋找新的消費鏈接點,開發新的消費需求;不少廠商開始尋求跨界合作,進一步打開市場。
那么,動作頻頻、“奇技”頻出的白酒行業,到底是福、是禍呢?我們來仔細審視一下今年上半年白酒企業最主要的幾項舉措。
01、各大酒企新品頻發、拓展非優勢價位,開辟新邊際、新市場
或許是感受到來自市場、業績等方面的壓力,白酒企業今年產品層面的打造格外賣力。尤其是在新品打造層面,各個層面的酒企都有自己的動作。
作為“白酒一哥”,又是“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總體量逼近2000億大關的茅臺,仍然不斷在產品端努力,欲持續強化自己的產品矩陣,不斷提升其產品力。
實際上,“白酒一哥”還是個“新品狂魔”,開年至今已經對外發布了貴州茅臺酒、茅臺醬香酒、茅臺集團其他產品等多個系列、20幾款產品。
其中,貴州茅臺酒系列包括“蛇茅”、“笙樂飛天”、1L裝貴州茅臺酒、700ml/750ml貴州茅臺酒(走進系列)、100ml貴州茅臺酒禮盒系列新品;
茅臺醬香系列酒方面,茅臺醬香生肖酒(乙巳蛇年)、茅臺王子酒(醬香經典)2.0版本、1.935L茅臺1935、375ml茅臺1935、2025賴茅“曲詠”新品375ml等新品也噴薄而出,茅臺繼續強化非強勢價格帶的產品力量。
其他產品方面,UMEET藍莓氣泡酒、悠蜜新品、創意雞尾酒、茅臺端午禮盒等也陸續進入市場,全方位拓展產品和市場邊際,進一步向酒類經營的多元化方向發展。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茅臺之所以在上半年推出如此多新品,一是受業績壓力影響(超大體量下增長目標9%),二是主線產品提升空間有限,需要新品來分解、稀釋部分壓力。
五糧液方面今年上半年也推出了多個系列、20余款新品。
高端五糧液方面,推出了五糧液·月滿人圓紀念酒(定價3999元)、飲用版一帆風順、五糧液·老酒,近期,五糧液又針對中考、高考學子推出了“五糧液祝君金榜題名”,繼續開發細分市場的消費需求。
同時,五糧液還推出了8款國際版五糧液新品,使這些產品的包裝設計與酒體風味本地化,以契合不同市場的需求,如“一帶一路”專供產品線覆蓋29國,推動國內國際雙線戰略落地,東南亞市場年輕用戶復購率提升47%。
此外,五糧液還在高端推出了代際系列的度數補充產品,完善了代際系列39度—68度全度數覆蓋,推動中度酒消費提檔升級,搶占800—1500元價格帶。
今年上半年,五糧液的新品策略,以場景細分、文化升維、技術賦能為核心,不僅完善了全價格帶與消費人群的覆蓋,更通過“禮文化”重構品牌價值邏輯,為行業提供了從“香型競爭”轉向“生態競爭”的范本。
汾酒方面,大眾消費方面推出了專攻婚宴、壽宴等喜慶場景的“喜相汾”,同時推出了定價在百元內的醇柔老白汾,及42度、45度、53度等多個度數的老白汾新品,意在加上老白汾的百億進程,進一步打入年輕消費人群,強化汾酒在大眾市場的影響力。
次高端方面,汾酒推出了介于青花20(300—500元)和青花26(600元+)之間的53度青花25汾河版,以完善青花系列的產品矩陣,做實次高端核心價位。
高端方面,新版青花30預計將在7月上市,主攻600—1000元價格帶,與青花26形成“商務新高端組合拳”,而封壇老白汾也在醞釀中。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汾酒今年通過“四輪驅動”產品策略(玻汾控量、老白汾放量、青花汾攻堅、文化賦能),去實現全國化2.0升級、年輕化破壁和文化溢價的變現三大突破。
除茅五汾外,瀘州老窖、劍南春、洋河等也推出了各自的新品。瀘州老窖推出了“高粱文化”系列、“寶石窖”系列,養生酒公司推出了名釀·春茶酒館特調、“百調+N”全品系創新,文創方面推出了國窖1573·品味隔壁、瀘州老窖·姐妹兄弟酒以及《三體》聯名酒等。
洋河推出了第七代海之藍、洋河大曲高線光瓶酒、夢6+升級版及三款封壇酒新品,劍南春也推出了劍南春·鎏金紀,全面擴充自己的產品矩陣。
白酒戰略專家、觀峰智業集團首席戰略顧問楊永華指出,新品的推出,是酒企拓寬價格、市場邊際的重要舉措,幾乎是酒企每年都要做的必修課。通過新品的推出、培育,酒企不斷尋求新的增長點,新的人脈、資源、渠道,也是一項特別考驗酒企綜合實力的工作。
另有華東大商張總為此表示擔憂。他指出,2024年、2025年都是白酒發展的小年,渠道、終端都是以消化庫存、促進動銷、提升價格為核心,但這些工作在酒商層面收效甚微。在這種大背景下,酒企還在大面積地上新品,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對渠道、終端,甚至是基層的營銷人員,也是一種傷害。
“過度使用、消耗資源,其實就是在透支自己的企業生命。這個階段,(酒企)更應該關注渠道、市場和價格的健康,新品不是不能上,但不能這樣大面積地上。(這樣做)不僅市場不能有效消化,渠道也會被掏空、被壓死。行業、市場環境好的時候,才是新品的最佳培育期?!睆埧傉J為。
02、名酒掀起“度數革命”,欲以超低度打開新市場、新消費人群
五糧液領頭,瀘州老窖跟進,汾酒加碼……低度化正在成為名酒企業拓展新消費人群的一個主流選擇。
綜合五糧液股東大會等近期多個權威消息顯示,時隔20年,五糧液即將重新推出29度五糧液產品。目前,五糧液已精心調制出三種不同口味的酒樣,并已開始向行業進行小范圍的市場調研。
有業內專家分析,鑒于低度酒的釀造難度以及五糧液自身的價格體系,29度五糧液可能會被定位在500元以上的價格帶,從而與39度產品形成銜接。雖然這算不上是新創舉,但也是在困境中尋求新的突破。
在得知老對手五糧液即將推出29度五糧液新品,濃香鼻祖瀘州老窖也在謀劃低度、超低度產品的上市。據了解,嘗到38度國窖1573發展甜頭的瀘州老窖,已經完成了對28度國窖1573的研發,預計今年將被推上市場。
同時,讓人更加驚奇的是,瀘州老窖已經在對16度、6度國窖1573進行產品測試,這將真正打破白酒行業的度數下限,把度數推進到個位數。無論此舉未來成敗與否,都將成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瀘州老窖要將低度策略進行到底。
有消息顯示,洋河也將在8、9月份集中上市果酒、露酒和低度潮飲;而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水井坊,下一步也將聚焦38%vol以下產品開發,推進低度化戰略。
低度酒并非這幾年的概念,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國家從節約糧食等因素的角度出發,提出發展低度酒的號召。比如張弓酒廠在1974年首創38%vol低度白酒;與此同時,五糧液在華羅庚教授“統籌法”和“優選法”的指導下,在1978年成功開發出39%vol產品。
在市場和消費的驅動下,行業內形成了當前以38%vol、39%vol、42%vol等較為主流的低度白酒產品的度數。數據顯示,目前40%vol以下白酒約占總量36%,40%vol~50%vol占50%,而50%vol以上的高度白酒約占14%。
低度化目前的確是名酒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這是酒企在新形勢下契合年輕消費人群的必要做法,也是以名酒為首的白酒企業“不躺平”的一個重要表現。
但是,一窩蜂式地去追低度化這一趨勢,是否有點操之過急?
業內知名產品研究機構四川源坤教育科技就指出:低度不是良藥,理解才是出路,過度低度化會失去白酒的本真而非親民。
源坤科技分析表示,白酒真正的問題,在于風味價值難被理解、飲用文化斷層、消費場景缺失、傳播語言脫離現代語境等更深層原因。而過度低度化,可能導致“風味快餐化”,這與白酒自然釀造、時間沉淀、工藝精湛的本質背道而馳。
源坤科技認為,過于低度化的更深層危機在于模糊白酒的邊界,白酒不再是白酒。白酒的未來,絕不能僅由“度數”定義,低度化有其必要,但不應走向極端,更無法替代產品與文化的真正革新。
“這種看似‘熱鬧’的低度繁榮,實則是一種危險的集體浮躁?!?/p>
知名白酒營銷專家、北京圣雄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創始人鄒文武也指出,當前白酒企業一窩蜂地去搞低度化,有五大悖論:
其一,低度化背離成癮性食品的本質邏輯;
其二,“低度=健康”的認知謬誤,低度化加劇酒體復雜性負擔;
其三,年輕化戰略下的“左右互搏”,有場景割裂與文化斷代風險;
其四,歷史長河中的低度品牌“淘汰定律”,高端化與低度化的天然排斥,技術壁壘與時間復利的雙重絞殺;
其五,短期狂歡下的長期主義失守,低度數據繁榮背后隱藏著庫存危機,背離白酒的“時間價值”本質。
關于即將到來的白酒低度化浪潮,來自酒商層面的反饋也是褒貶不一。長沙酒商王總表示:“為適應市場的變化,酒企推出低度化產品,方向上是正確的,目前的市場層面確實需要提升低度產品的比重。但是,是否需要一下子推出這么低度產品,還需要最終的市場檢驗?!?/p>
來自合肥的李總則直言,低度酒優勢劣勢同等明顯,低度酒利口、易消費,在消費量上還可以再上一個臺階;但是,低度酒不易保存、價值感低、口感“寡淡”等缺陷也十分明顯,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去攻克,現在便一窩蜂地上低度、超低度產品,有點病急亂投醫之嫌。
03、跨界合作紛至沓來,廠商合力尋找新方向、新模式、新場景
強化跨界合作,也是白酒行業尋求突破的一個重要方向,今年尤為活躍?!毒蒲塾^酒》整理了上半年白酒行業跨界合作的主要舉措,如下:
跨界合作在白酒行業也非新鮮事,但在行業低迷的當下,卻是酒企主動出擊的重要表現。從當前的情況看,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等核心酒企加大跨界合作力度,具備多重戰略意義:
一方面,想方設法破解年輕消費斷層難題。有數據顯示,當前只有38.6%的年輕人選擇白酒,遠低于啤酒、果酒。白酒企業通過跨界冰淇淋、快閃藝術等降低嘗試門檻,培養潛在客群,進而鞏固和提升消費人群的規模、質量。
另一方面,是酒企應對行業存量競爭的有效嘗試。白酒產量連續7年下降,頭部品牌需開辟增量市場。威士忌、低度酒等新品類增速顯著(2025年預計3850萬升),成為新增長點,強化跨界合作,推出跨界產品,有利于酒企消化產能,提升綜合競爭力。
第三,重塑、提升品牌在消費端的價值認知。瀘州老窖微短劇《酒城奇遇記》播放量破億,以輕量化內容傳遞品牌內涵;皇溝酒業冠名《王陽明》舞劇,將白酒與儒家文化結合,提升品牌精神內涵等案例,說明跨界合作正在推動白酒從“傳統應酬符號”轉向“時尚生活方式”,這是白酒產業、白酒企業成長的一個重要標準。
有資深業內人士指出:2025年,白酒跨界已從“營銷噱頭”升級為“戰略標配”,其本質是通過“場景破圈+文化增值+技術賦能”來重構行業的人、貨、場關系。未來競爭關鍵,在于能否將跨界流量轉化為品牌資產“水庫”。唯有持續深耕場景適配與文化共鳴,方能穿越周期,真正贏得年輕與全球市場。
成都酒商劉總表示,跨界營銷的核心,是通過資源整合及充分利用,去實現品牌的極致曝光,從而助推銷售端的動銷,對渠道、終端都有好處,對價格體系的維護也有促進作用。
“作為酒商,我們是很高興看到上游酒廠作出這些動作的,這也是對我們的支持,希望能夠堅持下去,并擴大范圍。”
總的來說,今年上半年這幾個月里,白酒行業的主流企業并沒躺平,他們在想方設法突破困境、解決問題,帶領行業尋找向上發展的辦法。雖然,目前效果還不甚明顯,但也說明了白酒企業在主觀上并沒松懈,主流企業的擔當仍在。
“(今年)白酒行業壓力陡增,各條戰線神經都繃得很緊,6月一過上市公司還將面臨中報壓力,今年的白酒確實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是,經歷過半個世紀市場化洗禮的白酒人,是足夠堅韌的,他們始終以‘不服輸’的姿態在奮力拼搏。困難沒有將他們擊倒,被擊倒的必將是困難,我們對白酒的未來已經充滿信心?!庇匈Y深業內人士表示。
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由于時間太短,白酒行業以上的舉措,我們目前還無法從辯證法的角度曲獲得答案。但是,我們認為酒企、酒商努力去改變現狀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在白酒的現代化、市場化進程中,競爭十分激烈,“無為而治”根本不可取,必須通過不斷拼搏、奮斗,才可能在你死我活的斗爭中獲得突破。
聲明:
《酒眼觀酒》所有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酒眼觀酒》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