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不上小米的保時捷,終究被雷軍打出了陰影。
德系豪華跑車品牌保時捷,2025年上半年財報一出,又是一場噩耗傳來。保時捷上半年全球銷量下滑6%,尤其是中國市場銷量暴跌28%,創下近10年來最糟糕表現。
對此,保時捷給出兩大解釋,一方面是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發展迅速,競品增加。另一個原因被歸結為進口關稅增加帶來價格保護。
第二個理由顯然站不住腳,能買得起進口保時捷的,沒幾個還會在意什么進口稅。說到底無非就是,國產車企能提供的產品吸引力更大,沒有多少富人愿意再為保時捷的超高品牌溢價買單罷了。
保時捷自己很清楚,憑什么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都賣不動,銷量節節下滑,品牌定位更高的保時捷,憑什么能獨善其身,被中國有錢人青睞?
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僅交付了9471輛車,暴跌了42%,險些創下腰斬的難堪業績。半年度銷量接著墜落,不過是市場延續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
當然,傲慢慣了的保時捷,也不是什么都沒做。從去年開始,頻頻傳出愈發夸張的保時捷,不到50萬的保時捷,甚至連35.8萬的保時捷都爆出來了,這一次次刷新公眾對這家德系豪車“底價”的認知。雖說都知道沒個十幾萬的選裝,你不大可能從4S店把車開走。
但這種5年前都不曾出現的離奇降價事件,不可避免的都在消耗保時捷的品牌溢價,當一家豪車隔三差五開始打折促銷時,只會加速自己被中國富人拋棄的步伐。可能保時捷到現在,都沒弄明白這一點。
我們總在某家昔日輝煌無比的國內車企倒下后,審視其失敗路徑,發現老板不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就是給了機會自己不中用。可偏偏像保時捷這樣的“外來和尚”,往往都沒人注意到其衰落的痕跡,并不比那些死掉的國產車企高明多少。
說起保時捷在中國失寵,核心因素不外乎兩點:
其一,保時捷自己不思進取。就拿保時捷賣得最火的車Macan來說,這款入門級豪車,都已經是10年前的車型了。
哪怕是換代后的電車車型,其產品力跟理想、蔚來、問界比起來,都沒什么優勢可言。但59.8萬的起售價卻是競品的近一倍,還讓中國富人們“人傻錢多”,是保時捷犯的最大錯誤。
其二,國產車企“不講武德”。保時捷之所以在中國暢銷或者說躺賺幾十年,同其一再宣揚的高性能和賽道基因的豪華屬性脫不開干系。可此前一直被保時捷Taycan把持的零百加速、賽道圈速等紀錄,一個接一個被上市只有一年的小米汽車打破了金身。
更不用說保時捷所謂高性能,在國產隨便一輛車的智駕系統和智能座艙面前,用戶追求的智能化駕駛體驗,保時捷幾乎就是空白。
說到保時捷在國內最難纏的對手,正如不少網友打趣的,不是別人,正是小米。在對待小米的態度上,保時捷將“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演繹得淋漓盡致。
小米第一款車SU7發布后,就一直躲不開“抄襲”保時捷的質疑,就連小米自己也承認,美其名曰:致敬經典。
一開始保時捷看到自己的車型被小米模仿,自然更是打心里瞧不上眼。
甚至有人把這個疑問直接扔到了保時捷面前,對此,保時捷中國總裁委婉的稱,“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巧妙的化解了尷尬。
但保時捷CEO奧博穆,說的就難聽多了,面對火出天際的小米汽車,這個傲慢的保時捷高管毫不在乎的大放厥詞,小米的低價策略不能與保時捷的駕駛能力相提并論。
翻譯成大白話,奧博穆的意思,就是覺得把小米跟保時捷放一塊比較,就是對保時捷的侮辱。
但結果卻令保時捷感到絕望,他們自以為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豪車,被雷軍的小米SU7打得找不著北。大家更喜歡20幾萬的“保時米”,而非100萬的保時捷。保時捷累死累活一年賣的車,都比不上雷軍2小時賣的多。
哪怕是保時捷多地經銷商實在坐不下去,一個個開啟花式降價,也無法阻擋客戶持續流失。
理想汽車設計總監還看熱鬧不嫌事大,直言小米讓保時捷只剩品牌價值。
如今眼見大勢已去,保時捷終于認清現實,奧博穆沮喪的表示,保時捷可能在未來兩三年退出中國電動車市場。去年上海車展期間,這個高管還意氣風發的對媒體放話,計劃在兩三年內,讓大家看到保時捷電動品牌立足于中國市場。
沒想到這才一年不到,就自己改口了。
當然,保時捷這么做也無可厚非,比起被小米等對手打的抬不起頭,不如主動撤退,至少還多少能保留點體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