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陽臺上有只果綠色的小花盆,是我從老家花鳥市場淘來的。搬進這水泥森林里的鴿子籠時,行李精簡再三,唯獨留下了幾本書和它。它像我一樣,帶著故土的泥巴味,被安頓在陌生的陽臺上,沉默地開始了新生活。
大學畢業后,我開始找工作。最初的日子,是兵荒馬亂的。我獨立在大都市里,適應新的工作節奏,熟悉交錯的地鐵線路,學著在人潮中保持得體的微笑與距離。每天回到家,推開門,迎接我的只有一片寂靜。陽臺上的小花盆,和我一樣,在都市的浮塵里,一天天變得灰頭土臉。它空著,我也空著。初離開故鄉,心像被掏掉了一塊,在大城市快節奏的鼓點里,找不到自己的節拍。
我忘了它很久,直到有一天,在地鐵的轉角處,我看見一個老奶奶在賣小小的菜苗和花籽。那些用報紙包著、帶著濕潤泥土的根須,和一袋袋印著絢爛花朵的種子,像一個個微小的驚嘆號,突然點亮了我灰蒙蒙的心情。我鬼使神差地從老奶奶這買了一小袋矮牽牛的種子和一包營養土。
周末,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來“喚醒”那只花盆。我把它搬到洗手間,用刷子仔細刷去經年的塵垢,露出原本溫暖的果綠色。當清水的泡沫滑過盆壁,我仿佛也在清洗自己那顆日益僵硬的心。然后,我把營養土倒進去,泥土特有的、混著草木氣息的腥甜撲面而來,那是我久違的、屬于大地的味道。
我小心翼翼地撕開種子袋,將那些比芝麻還細小的黑色顆粒撒在土里,再覆上一層薄薄的土,澆上水。整個過程,有一種奇妙的儀式感。我的指尖觸碰到濕潤的泥土,那份涼意和柔軟,仿佛一股溫和的電流,從指尖傳遍全身。我不再是那個在辦公室里敲擊鍵盤、處理數據的符號,我是一個耕耘者,一個與土地和生命發生真實連接的人。
做完這一切,我把花盆擺回陽臺。它不再是那個了無生氣的擺設,它成了一個承諾,一個我和綠意的約定。
從那天起,我的生活里多了一份具體的牽掛。清晨醒來第一件事,是去看看它,看土壤的干濕;下班回家,放下包,也要先去陽臺和它打個照面。它成了我在這座巨大城市里的一個微小坐標,一個安放期待的錨點。
終于,在一個雨后的清晨,我看到一抹極細微、極稚嫩的綠色,從褐色的土壤里鉆了出來。我湊近了看,那兩片小小的子葉,帶著破土而出的倔強,在晨光里閃著水露。那一刻,巨大的喜悅包裹了我。
如今,矮牽牛已經開出了幾朵小小的、紫色的花。我時常在陽臺上,看著這盆小小的生命。是它,讓我的目光從冰冷的屏幕和穿梭的車流,重新回到了泥土、陽光和生命本身。它教會我,無論身處何種環境,只要心中有片土壤,愿意種下一粒種子,生活就永遠有迎來新生的可能。
作者簡介
李光明,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作品見《安徽文學》《鴨綠江》《海燕》《遼河》《奔流》《蓮池》《歲月》《散文選刊》《三角洲》《心潮詩詞》《唐山文學》《連云港文學》《天津詩人》《四川詩人》《青年文學家》等,作品發表于國內外近二百家刊物,曾獲中國散文年度獎,多次獲全國征文優秀獎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