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1. 2008-2017年出生隊列的終生胃癌病例將達1560萬例,其中76%(1186萬例)可歸因于幽門螺桿菌感染。
2. 亞洲承擔全球2/3的胃癌負擔,約650萬新病例將發生在中國和印度。
3. 預計42%的病例將發生在低發病率地區,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未來病例數可能達2022年水平的6倍。
2025年7月7日,《Nature Medcine》(IF=50)發表了一項基于GLOBOCAN數據庫的研究,對2008-2017年出生隊列的終生胃癌負擔進行了全面分析,并評估可歸因于幽門螺桿菌的負擔,為公共衛生決策提供依據。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793-6
01
/全球胃癌負擔
全球總病例
2008-2017年出生隊列中,預計終生胃癌病例達1560萬例(95%UI: 1400-1730萬)。
地區分布
亞洲是預期負擔的主要貢獻者,超過1060萬例(95%UI 980-1140萬;占所有病例的68%)。美洲(200萬,180-210萬;占比13%)、非洲(170萬,130-240萬;占比11%)和歐洲(120萬,110-130萬;占比8%)緊隨其后。
大約650萬(610-690萬;占比42%)新病例將發生在中國和印度。另外560萬例(480-650萬,占比36%)將發生在25個國家/地區出生的隊列中。
圖. 特定國家的胃癌病例估計值
02
/幽門螺桿菌歸因比例
在預期的胃癌病例中,全球約76%(1186萬例)可歸因于幽門螺桿菌感染,亞洲有800萬例胃癌病例歸因于該細菌(占幽門螺桿菌歸因于全球胃癌病例負擔的67%),其次是美洲和非洲的150萬例(13%)和140萬例(12%)。
在非洲,女性歸因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預期胃癌病例數高于男性(女性16% vs. 男性9%),而亞洲則相反(男性71% vs. 女性61%)。
03
/變化趨勢
2008-2017年出生隊列的預期終生胃癌病例數與GLOBOCAN 2022病例數的比值,可反映未來疾病負擔的變化趨勢。結果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胃癌負擔預計增長最顯著,比率高達6倍(即未來病例數可能是當前的6倍)。而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負擔將高出2-6倍。預計來自韓國、日本及部分歐洲國家的隊列中的胃癌病例會減少。
圖. 胃癌病例未來與當前數量的比率
想要查看更詳細數據的伙伴,可以查看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793-6#Fig1
參考文獻:Nat Med. 2025. doi: 10.1038/s41591-025-03793-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