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風波,炸開了教育的暗流。
一位高三班主任在班級群里的幾句激烈發(fā)言,裹挾著"失望解散此群"的決絕,短短24小時內就將"瑞昌一中老師怒斥未報清北學生"拱上熱搜。
我們輕易就能看到漆老師的失態(tài)。當三名學生執(zhí)意選擇上海名校而非清北時,那份強烈的情感宣泄瞬間掩蓋了他三年的艱辛——"百萬付出"、"傾情陪伴"、"從未停止追求清北的腳步",字字燙灼著未被滿足的期待。
然而憤怒的評判者中,又有幾人愿意傾聽這些話語背后教師的心聲?
一個學生輕輕一句"平時老師對我們都很好,很照顧",道出漆老師背影中無數(shù)個被忽略的平凡日夜:
深夜教學樓亮著孤燈的辦公室,學生病時焦急翻找藥箱的手,面對迷茫少年時滔滔不絕的鼓勵......這些畫面如同碎鉆,鋪滿了每一位普通老師平凡的三年乃至三十年。可這些付出永遠成不了流量時代的焦點。
真正刺痛人心的,是這般場景背后殘酷的定律:千萬句叮囑隨風消散,一句失言萬劫不復。
當漆老師的失態(tài)被截圖瘋傳時,整個輿論場已形成一場無形的公審——"不配為人師"、"控制狂"、"教育功利化代言人"等利劍,不由分說狠狠落下。教師群體被壓縮的生存空間,在這一刻被撕開了更大的缺口。白天他們被捧為超人,夜里卻必須成為零瑕疵的圣人;一句牢騷的瞬間便足以打碎千百個晨昏積累的尊嚴——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對教師的過度索取?
學生那句"專家講座普通班同學都能參與"更是無意中揭示了教育的最大誤區(qū):我們習慣把對"清華北大率"的追逐,解讀為功利教育的全部真相。卻忘記了每一所高中背后,都纏繞著地方財政、家長期待、社會評價的層層繩索。從校長到教師,他們不過是被裹挾在考核指標、地方教育品牌打造龐大閉環(huán)中的一環(huán)。當輿論的聚光燈瘋狂聚焦一個情緒失控的老師,真正值得審視的教育生態(tài)鏈條反被隱入塵煙。
風波中那句"已向學生及家長表達了誠摯歉意"顯得格外沉重。這聲歉意,應當由當事老師發(fā)出;但這聲嘆息,或許也應該由這個時代來承接。
學生有權選擇前途,但一個老師可以承受多少次親手培育的雛鳥最終飛出視線的失落?他們的理想主義燈塔還能燃多久,才能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老師的職責是守護理想,而守護這份職責則需要我們所有人:當社會要求老師成為照亮前程的燈塔時,請不要只在風雨到來時才想起他們孤懸的燈柱。
也許,真正重要的不是誰說了什么,而在于我們是否還在乎那個總默默在教室里點亮燈光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