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說說春秋四大美女之二息夫人。
息夫人,原是陳國國君的二女兒,媯姓,后嫁給息侯,所以又名息媯,一生的命運夾在三個男人,也是三個國君之間。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陳國探親,路過蔡國,順便去探望為蔡侯夫人的姐姐,誰知蔡侯竟在接風(fēng)的宴席上調(diào)戲息夫人。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國,將此事告訴了息侯。息侯與楚文王密謀圖蔡,楚國出兵俘虜了蔡侯。蔡侯則設(shè)計報復(fù)息侯。他極力向楚王稱贊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將息夫人搶去作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息侯岔郁而死,息國自此滅亡。
息媯的結(jié)局已不可考,關(guān)于她的記載歧異甚多。漢劉向《烈女傳》說,楚文王滅息,虜獲息君夫婦,息侯也被俘獲,被充作守門卒。息夫人自殺,息君亦自殺,是雙雙自盡的。漢陽民間傳說:一天,息夫人趁楚文王外出狩獵的機(jī)會,到城門與息侯相會。二人一見,悲喜交集,久久抱頭痛哭,路人睹之落淚,天地都為之感動。息夫人對夫君說:“我多次想死,所以隱忍至今,正為著有朝一日能與你再見一面,今日心愿既了,死亦瞑目,再無意偷生。”說完便撞城墻而死,息侯感妻子之義,也隨之而死。楚文王哀傷不已,為著自己愛人的遺愿,含淚將二人合葬。后人在他們?yōu)R血之處遍植桃花,象征鮮血遍地,楚人便以息夫人為桃花夫人,立祠以祀。后人又升格封她為主宰桃花的女神。而《左傳》則說:楚文王滅息,以息媯歸己。傳說她因國亡夫死之痛,與楚文王三年不通言語:“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 。”后世多從此說。
息夫人在歷史上享有的大名,主要是其在生與死、氣節(jié)與生命之間的兩難選擇,與古代文人頗有共鳴之處,所以眾多文人墨客、才子雅士紛紛詠嘆不絕。詩人宋之問曾感嘆道:“可憐楚破息,腸斷息夫人;乃為泉下骨,不作楚王嬪。楚王寵莫盛,息君情更親。情親怨生別,一朝俱殺身。”劉長卿的《過桃花夫人廟》:“寂寞應(yīng)千歲,桃花想一枝。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最有名的當(dāng)屬杜牧《題桃花夫人廟》:細(xì)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和王維《息夫人》:“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杜牧詩中將綠珠為石崇殉節(jié),與息夫人茍且偷生作對比;又說:“至竟息亡緣底事”,息國因息夫人而亡,而息夫人竟屈身事敵,有責(zé)怪息夫人缺少節(jié)義之意。大意就是在說,息夫人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但是她的行為,真的不能被人認(rèn)同。
王維詩吟詠息夫人之事,以其不著議論,有味外之味,耐人咀嚼,而被人稱道。詩的背后還有著一個與息夫人遭遇相似的悲傷故事。寧王見賣餅人的妻子貌美,就把她強(qiáng)行占為己有,寵愛有加。一年之后,問她:“還想著你賣餅的漢子嗎?”她默然,不作回答。寧王宴客,招賣餅人與之相見。她看他一眼,便淚如雨下,悲不自勝。當(dāng)時的賓客見到那種情形,都為之感傷。寧王要賓客為之作詩,王維當(dāng)時在座,一揮而就,便是這首《息夫人》。王維以古人事,說著眼前事,不含一句議論的話語,而其中卻有著無窮的深意,可以咀嚼品味。
中國文人追求的是生命之上的一種無論如何也無法撼動的東西:氣節(jié),成為幾千年士子們文化價值的歸屬所在。他們前仆后繼、百折不撓、奮不畏死地去守衛(wèi)著這種東西,殺頭抄家都在所不惜并以此為榮。但一個矛盾,困擾了中國文人幾千年:在生命之上,是氣節(jié)。如果生命本身消逝了,氣節(jié)又算是什么?對死亡的個體而言,那種所謂的氣節(jié)意義已經(jīng)消失,意義是留給后人的,而他本身,已經(jīng)終止。
清初人鄧漢儀,寫過一首《息夫人廟》:“楚宮慵掃黛眉新,只自無言對暮春。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前朝消亡的時候他僅僅28歲,沒有吃過明王朝的皇糧所以沒死(明亡盡節(jié)的士大夫很多),他選擇了活著——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文天祥的,如果死亡只是那么一點微茫的意義,那么這死亡帶來的終結(jié)又代表著什么呢?
這是息夫人考慮的問題,這是“鄧漢儀們”考慮的問題。在歷史與時代面前,儒家諄諄勸導(dǎo)的那超越生命之上的東西,如果不足以撐起生命的重負(fù),那么個體的終結(jié)又有什么意義?
因此答案是只能活著。因為,生命之上,一無所有。這就是息夫人的價值所在吧。
正是:
千古艱難惟生死,
泰山鴻毛誰堪比。
錢塘江上信潮來,
此時方知你是你。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