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全紅嬋,不見了。
自從國際泳聯發布通告確認、國家游泳隊正式批準后,全紅嬋確實從各類競技舞臺“淡出”了。
她為何頻繁退出賽事?為何陳芋汐仍能參賽?而她又去了哪里呢?
身體透支,各處疼痛
我們仍清晰記得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那個年僅14歲的少女如何如一枚精確的飛鏢般扎入水中,幾乎不帶起任何水花。
觀眾驚呼這是“水花消失術”,將“天才”的稱號賦予她,從此開啟了她的傳奇之路。
但所謂的天賦,往往需要以常人的血肉之軀來兌現。
高強度訓練接踵而來,一場場賽事接連不斷,她的身體就像一臺持續運轉的機器,各個部件在超負荷中發出哀鳴。
今年5月腳踝舊傷復發,只是這份傷痛賬本上的最新一筆記錄。往前追溯,還有2023年再次發作的腰部舊疾,以及冬季訓練時手腕撕裂般的劇痛。
她的腳踝被診斷為距腓前韌帶損傷,關節腔長期積液;她的腰部則是多年起跳與翻騰累積下來的勞損;她的手腕則在無數次擊打水面的過程中逐漸磨損。
她賴以成名的“207C”動作——向后翻騰三周半,美得像一首詩,對身體而言卻如同經歷一次又一次小型撞擊。
每一次騰空,都是對尚在發育骨骼的巨大考驗。
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女孩來說,雖然骨骼仍有彈性,但連接骨骼的韌帶卻像尚未拉緊的繩索,脆弱而不穩定。
在這種狀態下挑戰極限,受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更嚴重的是,傷病尚未痊愈就重新投入訓練,最終陷入“反復受傷-積液-炎癥”的惡性循環。
這些傷痛外界難以察覺,但成績不會說謊。
起跳蹬臺力量減弱了,空中舒展姿態變得僵硬,入水角度也出現了偏差,“水花消失術”開始出現波動。
發育關卡難以逾越?
如果說傷病是可見的裂縫,那身體悄然發生的變化,則是一股更難掌控的暗流。
東京奧運會之后,全紅嬋的身體開始“變化”,身高增長了7厘米,體重增加了8公斤。
這些數字對普通女孩來說意味著成長的喜悅,但對于一名10米跳臺選手而言,卻是嚴峻的挑戰。
在這個毫厘之間就能決定成敗的空中世界里,哪怕多一兩斤重量,也可能導致旋轉軸心偏移。
她自己也曾坦言,完成同樣的動作,身體已經“沉重了許多”。過去輕巧自如的身體,如今像一件突然變得笨重且不合身的戰甲。
她的主管教練、昔日“跳水皇后”陳若琳最能理解這種煎熬。
她透露,現在每次比賽結束后,全紅嬋都必須從頭開始重新找回“207C”的感覺,一點一點地調整。
那種折磨人的挫敗感,是她以前從未體驗過的。
直到此時,她才真正體會到隊友陳芋汐當年在發育期是如何含著眼淚度過每一天。
這并非誰的過錯,而是所有年少成名的跳水女運動員都必須獨自穿越的一段黑暗湍流。
以賽代練不停轉
全紅嬋的傷痛,不只是個人的掙扎,也折射出整個訓練體系的慣性。
“以賽代練”,是中國跳水隊運作的核心機制。
自她一戰成名后,她便成為這一體系中最耀眼的齒輪,被推上聚光燈下,幾乎從未缺席過任何賽事。
大獎賽、世界杯、錦標賽、奧運會……她仿佛不知疲倦的戰士,在各大賽場間奔波,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
身體發出的警報,一次次被勝利的歡呼聲所掩蓋。
舊傷未愈,新周期的備戰又已啟動,這種消耗無異于飲鴆止渴。
有人將她與當年的姚明相提并論。
同樣是天才少年,同樣肩負國家榮譽,同樣在連綿不斷的征召和高強度比賽中被逐步耗盡運動生涯。
姚明的提前退役至今仍是體育迷心中難以釋懷的遺憾。
女子10米跳臺這項運動本身就極為嚴苛,運動員平均職業生涯僅為6至8年,遠短于跳板項目。
每一位仍在堅持的選手,都在與時間賽跑,與傷痛共舞。
輿論,傷她最深
壓在她肩上的,除了身體和體制,還有一副更為沉重、也更為無形的枷鎖——輿論。
當她因傷休養期間,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一張夕陽的照片,試圖享受片刻寧靜時,評論區卻瞬間沸騰。
有人指責她“玩物喪志”,質問為何不好好康復。
仿佛在她身上,連欣賞美的權利都被“冠軍”的身份剝奪。
更有甚者,開始編造“陰謀論”,猜測是教練組為了隊伍平衡故意不讓其參賽。
這種言論看似在為她鳴不平,實則將運動員最寶貴的健康當作權力博弈的籌碼,充滿惡意揣測。
就連她參與商業活動,也會被一些人批評為“不務正業”,完全忽視商業贊助是現代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無視運動員通過自身努力獲取報酬的正當性。
從劉翔到樊振東,再到今天的全紅嬋,我們的輿論環境似乎總有一種“造神”再“毀神”的沖動。
人們熱衷于金牌的光環、勝利的狂歡,卻很少真正關注站在領獎臺上的那個人為此付出了多少,承受了多少。
全紅嬋曾面對鏡頭低聲說道:“感覺大家喜歡的不是我,而是跳水。”
一句話道盡了冠軍背后的孤獨與辛酸。
她該好好休息了
目前,讓全紅嬋安心療傷已成為中國跳水隊的首要任務。
傷病與發育,是每位運動員都可能遭遇的難關,邁過去,就是更寬廣的未來。
對于一位仍處于職業生涯初期的天才選手來說,一次徹底的恢復,遠比幾場比賽的勝負更重要。
公眾的目光,或許也應從金牌暫時轉移,看看那個年僅18歲的女孩。
她不是一臺只為國家爭光的精密儀器,她是一個會痛、會累、會失落、也渴望片刻安寧的真實個體。
跳臺依舊矗立,水面波瀾未改。
人們等待的,也許不該只是下一個滿分動作,而是那個能在跳臺上再度微笑的女孩。
結語
嬋寶并未消失,她只是去“修復”自己了。她需要積蓄力量,然后重新出發,才能在重大賽事中再次閃耀光芒。
你認為全紅嬋當下該如何抉擇?是否應該考慮提前退役?
參考資料:【1】浙江在線——全紅嬋談發育挑戰,希望能發揮得更好【2】荊楚網——世界泳聯發文確認,全紅嬋缺席新加坡世界泳聯世錦賽,此前因舊傷復發退出冠軍賽【3】環球網——全紅嬋缺席新加坡世錦賽,此前因腳腕舊傷復發退出冠軍賽,仍在康復治療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