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X.L.Y
前言
“這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兒?它是皮薄兒,餡兒大,十八個褶子就像一朵花”。憑借著春晚小品中的這句話,天津狗不理包子走進了千家萬戶。
極盛時期一天可以賣出6萬個包子,一家狗不理門店的單月營業額可達30萬元。而如今再提起狗不理真的是連“狗”都不理了,天津當地人不去吃,外地游客對它也是毫無興趣。
從人盡皆知的中華老字號到如今的無人問津,狗不理包子到底經歷了些什么?它為什么突然沒人理了?
狗不理包子的由來
狗不理包子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非常好的,很多上了歲數的天津人可能都知道,當年的狗不理是非常受百姓喜愛的品牌,傳說創始人叫“狗子”,手藝好人又實在,忙著包包子顧不上搭理人,大家一來二去都叫他“狗不理”。
誰也沒想到,這個小攤子最后成了天津美食界的扛把子,包子十八個褶兒是標配,個個白胖飽滿,掰開以后熱氣騰騰,肉餡透著光亮,汁水順著下巴流。后來名聲傳開,連慈禧太后都曾“御口一試”,成了清宮御點。
從單店月收入三十萬到連房租都付不起
然而現在單店月收入從三十萬暴跌到連房租都付不起。天津總店飯點空蕩蕩,網絡差評刷屏,狗不理真成狗都不理了。
問題出在2005年被天津同仁堂接手后,硬把包子當奢侈品賣。一個豬肉包賣十幾塊,禮盒裝上百元,比西餐牛排還貴。
關鍵在2020年北京王府井店那波騷操作。博主嫌難吃價高發視頻,店家不反思直接報警,說人家詆毀名譽。
這下捅了馬蜂窩,消費者集體炸鍋。百年招牌的傲慢暴露無遺,管理混亂到員工在包房偷懶閑聊,包子不熟還怪顧客催。
從口味到服務全都是差評
說到底,就是自己作的。一籠8個包子敢賣128塊,配的還是速凍粥。價格對標米其林,食材用的菜市場大路貨。
豬肉餡從黑豬五花換成普通肉,湯汁越做越干,褶子都捏不利索了。游客咬一口直皺眉:“還不如街邊2塊的醬肉包。”
更寒心的是服務。老阿姨問句“能加點醋嗎”,服務員甩臉子走人。花大幾百吃頓飯,連個笑臉都買不著。
狗不理端著“祖宗招牌”,2011年評上非遺后瘋狂漲價,把胡同老店全改成洋不洋土不土的連鎖店。
天津人自己都不吃
看看人家南翔小籠包。現包現蒸明檔操作,三鮮餡賣25元客似云來。
最諷刺是天津人自己編段子:"帶朋友吃狗不理?這得多大仇!"游客當特產買,回家全送垃圾桶。老字號作死三件套齊活:價格刺客、服務擺爛、口味拉胯。168年攢的口碑,三年就敗光。
股東現在哭都來不及。股價比巔峰縮水六成,加盟商集體維權。早干嘛去了?包子就是填肚子的吃食,非把自己當奢侈品。慈禧吃過又怎樣,老百姓吃不起照樣白搭。
食客的聲討
無數食客的親身經歷,匯成了一份沉甸甸的訴狀。一籠八個的小包子,敢賣到上百元,被人戲稱為“包子界的LV”。然而,撕開這奢侈品的外衣,食客們嘗到的卻是面目全非的味道。餡料油膩,分量可憐,面皮厚重粘牙,吃起來和便利店幾塊錢的速凍包子別無二致。
慕名而來的游客和食客,滿懷期待地走進店門,迎來的卻往往是服務員冷漠、不耐煩的臉。沒有笑臉相迎,沒有耐心解答,仿佛顧客的到來,只是打擾了他們的清凈。這種深入骨髓的傲慢,比難吃的包子更讓人心寒。人們花錢,是來買享受,不是來買白眼的。
當一位探店博主發布了真實的差評視頻,狗不理非但沒有反思,反而選擇了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方式——報警。此舉瞬間引爆輿論,它傳遞出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這個品牌不接受任何批評,甚至不惜動用公權力來堵住消費者的嘴。這不再是傲慢,而是對市場規則的公然宣戰。
品牌的辯護:聽起來更像一聲嘆息
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狗不理也曾試圖為自己辯解。它說,之所以貴,是因為用了最好的料。什么“專供豬肉”、“進口小麥”,仿佛只有這樣,才能配得上它“老字號”的金字招牌。
它還說你吃的不僅僅是包子,更是文化。是那傳承百年的“十八個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厚重底蘊。這套邏輯聽上去很高深,潛臺詞卻很簡單:我的品牌有光環,你們就該為這份情懷買單。
當“老字號”成了唯一的遮羞布
狗不理的病,早已不是味道或服務那么簡單,而是深入骨髓的認知錯位。
它還活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以為靠著名氣就能做“一錘子買賣”。游客來天津,總得嘗嘗吧?宰一個算一個。可它沒意識到,時代變了。今天,信息沒有壁壘,差評長了翅膀,一個顧客的不滿,一夜之間就能傳遍全網。過去無往不利的模式,在今天成了最快自殺的捷徑。
它把老祖宗留下的“老字號”當成了護身符,甚至是鄙視消費者的資本。它覺得,自己是文化遺產,是城市名片,你們都得捧著我。這種心態,讓它聽不進任何逆耳忠言,看不到市場的真實反饋。
祖宗的家底,是用來開創未來的,不是用來躺平的,更不是用來羞辱“衣食父母”的。當一個品牌只剩下“老字號”這塊遮羞布時,它的衰敗就已經注定。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最終,市場給出了它的判決。狗不理被剝奪了最寶貴的資產:消費者的信任。門店接連關閉,客流門可羅雀,曾經的金字招牌,如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雷區”。這便是對傲慢與懈怠最公平的懲罰。
這個案例,如同一聲響亮的警鐘,為所有餐飲品牌,尤其是那些頭頂光環的老字號們敲響。情懷不能當飯吃,歷史無法兌現成今天的營業額。
在當下的市場,想活下去并活得好,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味道封神,讓人的味蕾上癮。要么服務到心,讓人的體驗上頭。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指向唯一的準則:誠信。
信息來源:界面新聞、貝殼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