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的成都,新能源電動巴士的啟動聲劃破薄霧。這些車身印著“適老巴士”標識的公交車,正載著晨練的老人駛向公園、菜場和醫院。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新增10條適老專線,使全市適老線路總量達30條,編織起一張覆蓋主城區的銀色出行網絡。
在成華區,編號1001的“晨練買菜直通車”已成為社區老人的移動會客廳。這條3公里線路串聯新華公園、社區活動中心和東籬醫院,每月運送4.7萬人次老年乘客。低地板設計配合無障礙踏板,讓拄拐杖的老人也能輕松上下;加大5分貝的語音報站與LED顯示屏,化解了老人“坐過站”的擔憂。
武侯區的1070路則像精準的“養老生活圈擺渡車”,將晨練、送學、買菜等生活場景無縫銜接。車廂配備的便民服務箱里,藿香正氣液等夏季常備藥品隨時可取。而在金牛區,1071路“民生紐帶幸福車”駕駛員們踐行著“四緩五心”的服務標準,平穩的駕駛技術贏得沿線居民交口稱贊。
這些適老專線的升級遠不止于車輛本身。18座智慧候車亭配備電子站牌和無線充電設備;公交APP的關懷模式采用高對比度配色;車廂新增的四大區域扶手實現“抓握點位全覆蓋,身體支撐無死角”。成都公交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從“硬設施”和“軟服務”雙向發力,讓老年出行從“有保障”邁向“更完善”。
當夕陽映照在“適老巴士”的車窗上,下車的老人總會收到駕駛員“注意后方電動車”的叮囑。這些流動的溫暖驛站,正用細節詮釋著“全齡友好”的城市溫度。(趙蝶)
編輯:趙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