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高校學費漲價了。211高校華東理工大學理科專業學費上漲了54% ,四川、河南、湖北等地的本科院校學費,也都從四五千默默漲到七八千。
關于學費漲價的原因,網絡上主要討論的是學校缺錢。這幾年,財政對高校的撥款在減少,但學校的支出并未降低,所以只能通過漲學費來開源。不過,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準確。今年這一輪學費漲價潮,還有兩個特殊原因可能被大家忽略了。
第一是理工科擴張。為解決科技“卡脖子”問題,中國高校大力加碼理工科專業,今年新增了1839個專業點,其中三分之二是理工科專業。1999年那一輪擴招主要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擴招的多數是文科生,增加桌椅板凳、教室就能滿足需求,邊際效率很高。但理工科擴張可沒那么簡單,多一個學生,不僅要多一張課桌,電子設備、科研場地、運維耗材等都需要花錢,而且很多開支都是千萬級別。國家撥款有限,學費自然就得上漲。
此外,這輪學費上漲還有個特別之處,公立學校學費幾百幾千地漲,民辦學校學費卻是幾萬幾萬地暴漲。要知道,民辦學校能拿到的財政撥款不多,主要依靠市場化運作。學費能大幅上漲,說明報考的人多了。而其中最大的“接盤俠”,就是今年剛過本科線的文科考生。
今年高考形勢是理工科瘋狂擴招,文科卻在縮招。比如河南100多萬考生中,文科達線的只有9萬人;江西有22萬文科生,卻只招4萬。所以很多考生分數過線,也不一定能上公立本科。家長不忍心孩子滑檔到專科,即便知道可能被“割韭菜”,也只能硬著頭皮填報一兩個學費高昂的民辦學校保底。報考人數增多,學費也就水漲船高。
最后我想說,我知道這一輪高校學費漲價確實引發了很多家長的不滿。畢竟在2024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才4萬出頭。但回歸理性來看,中國公立大學學費相比很多國家并不算高。其實大多數人并非反對教育投資,更本質的問題在于,學費漲了,教學質量卻沒提高,就業保障也沒有同步跟進。
課本還是十年前的課本,很多大學教師用著一套都快“包漿”的PPT,傳遞著幾十年前就過時的信息,還不如學生自己上網課學到的多。辛辛苦苦上大學,學的東西在就業后基本用不上,教育投入與回報失衡,這才是公眾不滿的核心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