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美國海軍“朱姆瓦爾特”級導彈驅逐艦DDG-1001“邁克爾·蒙蘇爾”號抵達日本橫須賀,進行定期港口訪問。這是自2022年“朱姆瓦爾特”號訪問日本以來, “朱姆瓦爾特”級驅逐艦 首次亮相該基地。該驅逐艦在抵達橫須賀軍港前已通過東京灣,目前部署在第15驅逐艦中隊(DESRON 15),該中隊是美國海軍最大的驅逐艦中隊。
進入橫須賀港的 DDG-1001“邁克爾·蒙蘇爾”號
第15驅逐艦中隊由約10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組成,基地設在橫須賀,但經常分散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既執行獨立作戰任務,也在 為 這一地區活動的航母打擊群和兩棲戰備群提供支援。目前尚不清楚“邁克爾·蒙蘇爾”號是臨時補充該中隊兵力結構中的一艘 “阿利·伯克”級導彈 驅逐艦,還是永久加入該中隊。此次停靠橫須賀港之前,該艦曾于2025年4月停靠關島,此前, 邁克爾·蒙蘇爾” 號于3月離開圣迭戈海軍基地,開始其當前的太平洋前沿部署任務。
停泊在橫須賀的 DDG-1001“邁克爾·蒙蘇爾”號
DDG-1001“邁克爾·蒙蘇爾”號導彈 驅逐艦是 三艘 “朱姆瓦爾特”級導彈驅逐艦 的第二號艦,該級驅逐艦最初計劃包括32艘導彈驅逐艦,但由于成本上升和作戰重點變化,最終只建造了三艘。 “邁克爾·蒙蘇爾”號 由通用動力巴斯鋼鐵廠建造,于2011年9月15日命名,2013年5月23日安放龍骨,2016年6月21日下水,2019年1月26日服役。目前其母港為圣迭戈。該艦以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邁克爾·A·蒙蘇爾的名字命名,他在伊拉克戰爭中被追授榮譽勛章。 “邁克爾·蒙蘇爾”號 長600英尺,艦寬80.7英尺,吃水27.6英尺。該級艦排水量約為14564長噸,由兩臺羅爾斯·羅伊斯MT30燃氣輪機和兩臺RR4500渦輪發電機提供動力,總發電量達78兆瓦。這些電能通過電動機驅動兩具螺旋槳,為包括該艦所有武器系統在內的艦載系統提供推進力。
“朱姆瓦爾特”級 最初的任務是提供海軍水面火力支援,該級艦裝備有兩門155毫米先進火炮系統(AGS)和920發備彈的彈艙,用于發射遠程對陸攻擊彈(LRLAP)。然而,由于成本超支,每發炮彈的價格高達80萬至100萬美元,海軍取消了LRLAP的采購。LRLAP采購計劃的取消直接導致了AGS艦炮無法使用, “朱姆瓦爾特”級 級驅逐艦也無法執行其設計的對陸攻擊功能。隨后 “朱姆瓦爾特”級 被重新歸類為水面作戰型戰艦,并進行改裝以攜帶高超音速武器。 “朱姆瓦爾特”號 驅逐艦于2023年8月在密西西比州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開始改裝,該艦安裝的一座AGS炮塔將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四個為中程常規快速打擊(IRCPS)系統設計的大型垂直發射裝置,這是美國陸軍遠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的海軍改進型。 “朱姆瓦爾特”級三號 艦DDG-1002“林登·約翰遜”號目前正在其延長建造階段進行改裝,而“邁克爾·蒙蘇爾”號也計劃在未來進行改裝。改裝后,艦上的四套垂直發射系統將分別攜帶三枚高超音速導彈。
拆除一門AGS艦炮,安裝垂直發射系統后的“朱姆瓦爾特”號
盡管“邁克爾·蒙蘇爾”號在短時間內不具備高超音速打擊能力,但其在太平洋的持續部署仍具有作戰價值。它使艦員能夠熟悉前沿作戰,為可能被調往“朱姆瓦爾特”號或“林登·約翰遜”號驅逐艦改裝后進行部署做好準備。此次部署還將 “朱姆瓦爾特” 級驅逐艦部署到中國近期加強海軍活動的地區附近。2025年6月,中國在第一島鏈以東部署了兩艘航空母艦,該島鏈包含日本、臺灣和菲律賓。對此,美國海軍的戰略應對措施包括通過“邁克爾·蒙蘇爾”號等艦艇的定期港口訪問和行動,保持在該地區的輪換存在,同時也表明其有意在爭議水域部署先進的打擊平臺。“邁克爾·蒙蘇爾”號在日本的亮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它獨特的內傾式船體設計和較低的雷達截面,這些特點降低了雷達可見度,并使該級驅逐艦有別于更傳統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朱姆瓦爾特”級 驅逐艦的主要攻防武器是其擁有80個發射單元的Mk57外周垂直發射系統 (PVLS)。雖然Mk 57垂直發射系統能夠兼容與裝備更廣泛的Mk41系統使用相同的導彈類型,例如“ 戰斧 ”、“標準”SM-6、ASROC“阿斯洛克”和“ 改進型海麻雀 ”導彈 (ESSM),但它最初設計時具備搭載更先進彈藥的能力,這要歸功于其改進的排焰系統和沿艦體周邊分散設置的抗爆炸系統。然而,這些設計優勢目前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美軍尚未專門為Mk57開發新型導彈。“朱姆瓦爾特”級 驅逐艦的其他武器包括兩門Mk46 Mod2型30毫米艦炮武器系統,用于近距離防御。該艦設計時計劃裝備的57毫米艦炮計劃被放棄,因為實彈評估顯示其殺傷力不如30毫米艦炮系統。該艦的傳感器組件包括AN/SPY-3多功能雷達和立體搜索雷達,兩者均為X波段和S波段陣列,能夠在不依賴AN/SPG-62火控雷達的情況下跟蹤和打擊水面及空中威脅。為了實現末制導,該艦采用基于軟件的間斷連續波照射(ICWI)而非連續波系統,需要對“標準”導彈和ESSM導彈進行適配性改裝。
Mk57垂直發射系統發射防空導彈
“邁克爾·蒙蘇爾”號驅逐艦 擁有強大的航空作業能力。該艦配備了一個大型機庫和巨大尺寸的飛行甲板,可起降兩架SH-60直升機或一架MH-60R直升機以及最多三架MQ-8 “ 火力偵察兵 ”無人機。該艦參加了2022年的“ 環太平洋 ”(RIMPAC) 軍演 ,與盟國和伙伴國進行了編隊航行和整合訓練。2017年12月海試期間, “邁克爾·蒙蘇爾”號驅逐艦 艦曾遭遇技術故障,包括其復雜電氣系統中的諧波濾波器故障,但這些問題并未阻礙其最終投入服役。在完成全面系統集成之前,該艦被指定為“ 特殊 服役”級別,此前“朱姆瓦爾特”號驅逐艦曾使用過這一級別,后來的“林登·約翰遜”號將取消這一狀態,該艦將遵循傳統的服役時間表。“朱姆瓦爾特”即的設計理念是將新興技術與更大的電力裕度相結合,據報道,未用于推進的剩余功率(巡航速度下為58兆瓦)足以支持未來的高能武器系統。
“朱姆瓦爾特”號的機庫與飛行甲板
定向能武器 (DEW),例如激光炮和電磁軌道炮,已被提議用于“朱姆瓦爾特”級未來的升級。該級艦被認為是安裝電磁炮的候選艦種,特別是作為現已退役的AGS的替代品。美國海軍在“林登·約翰遜”號建造期間曾考慮在該艦上安裝電磁炮,但最終選擇在所有三艘“朱姆瓦爾特”艦上統一安裝高超音速武器。雖然美國對海軍電磁炮的投資已大幅減少,轉而支持防區外導彈系統,但日本于2023年在JS Asuka “飛鳥”號試驗艦上測試了艦載電磁炮,并在最近展出了一門原型樣炮。中國也聲稱取得了類似的成就,但尚未發布可驗證的證據。電磁炮的作戰可行性仍然取決于可用的電源,這在海上是可行的,但由于電磁炮對能源的高能量要求,目前在陸基移動環境中很難實現。
盡管武器裝備減少且艦隊數量有限, “朱姆瓦爾特”級 驅逐艦仍然是美國海軍行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隨處可見的“ 阿利·伯克 ”級艦艇相比,它們獨特的外觀和較低的雷達反射截面在港口訪問和部署期間常常引人注目。盡管該艦在目前的部署中缺乏高超音速導彈等配套的武器系統,但美國海軍方面表示,“ 邁克爾·蒙蘇爾 ”號及其姊妹艦是支持未來技術和不斷發展的戰略任務的平臺。美國海軍2024年發布的2023年情況說明書強調了這種適應性,最近的更新也證實了海軍繼續有意使用該級艦艇在爭議地區執行快速打擊任務。第七艦隊公共事務辦公室將橫須賀訪問描述為一次例行的休息、補給和維護停靠,同時指出像“ 邁克爾·蒙蘇爾 ”號這樣的部署將加強戰備狀態和區域參與。長期駐扎計劃將繼續將所有“朱姆瓦爾特”級艦艇部署在美國太平洋沿岸,目前以圣迭戈為母港。該艦在當前部署之后的未來路線,是返回圣迭戈還是繼續在太平洋執行任務,目前仍未得到官方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