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湖北麻城的一戶普通農家迎來了一個男孩,取名陳再道。那個動蕩的年代里,誰也未曾想到,這個從小挑水砍柴的農家子弟,后來會成為共和國的開國上將,然而,更讓人沒想到的是,他還曾被另一位中將扇過一記耳光,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革命熱潮席卷全國。彼時17歲的陳再道,也加入了家鄉的農民自衛軍和農民協會,協助北伐軍對付地方軍閥。他身材瘦削,卻異常堅毅,在鄉間夜色下巡邏、張貼傳單,日漸熟悉了基層組織工作。
1927年,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席卷全國。許多同志倒下,陳再道并沒有退縮,而是轉入大別山地區,投身游擊戰。他與戰友們熟悉每一條山路,憑著對地形的了解,多次躲過了敵人的“清剿”。夜里,他們常靠一鍋稀飯熬過饑餓,但沒有人想過放棄。
1928年,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進入紅十一軍,任排長。此后,紅十一軍幾經改編,成為紅四軍,再并入紅四方面軍。陳再道一路跟隨,從排長升任連長、營長,直到成為紅軍重要指揮員。
1931年,紅四方面軍在鄂豫皖根據地迎戰國民黨“圍剿”。陳再道多次帶隊沖鋒陷陣。敵人火力猛烈,但他總是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扛著輕機槍,帶領戰士們突圍。
1932年,紅四方面軍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后,部隊主力轉戰陜南,開辟川陜根據地。這里地形復雜,物資短缺,條件艱苦。陳再道和部隊不僅要打仗,還要修路、籌糧。他在帳篷里寫作戰計劃,白天奔走鄉間動員群眾。那時夜里常聽見冷風穿過山谷,但營地里的燈光依舊亮著。
在川陜根據地,他參加了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等著名戰斗。長時間鏖戰讓戰士們疲憊,但陳再道總會到火堆旁,和士兵們說話,鼓舞士氣。
1935年,紅四方面軍踏上長征。途中,陳再道隨部兩翻雪山、三過草地。饑寒交迫中,他常把僅有的干糧分給體弱的士兵。1936年10月,他們終于到達甘肅,和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勝利會師。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陳再道調任八路軍,擔任129師386旅副旅長、獨立旅旅長。他參與指揮了七亙村、黃崖底、長生口等戰斗,打擊日軍,守護根據地。他的日記里常寫道:“只要能保住根據地,打多少次都值。”
1938年,他率東進縱隊挺進河北,擔任冀南軍區司令員,面臨的是日軍頻繁“掃蕩”。冀南平原一望無際,缺少天然屏障。陳再道白天調度部隊,夜里研究敵情,帶隊轉移、埋伏,反復打擊敵人。根據地百姓給他送來雞蛋,戰士們夜里守著篝火,聽他分析戰局。
抗戰勝利后,內戰再起。陳再道先后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宛西、宛東和淮海等重要戰役。尤其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他指揮部隊合圍黃維兵團,重創國民黨主力。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擔任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河南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又出任武漢軍區首任司令員,主持軍區工作十余年。
然而,1967年“七二零事件”后,他被暫停工作。7月27日,北京碰頭會擴大會議上,陳再道主動表態:“有問題沖我來,別牽連別人。”會場氣氛緊張,時任空軍司令員、開國中將吳××情緒激動,當眾給了陳再道一個耳光,會后又被批斗。
被打后,陳再道沒有回擊,只是面色凝重。他仍堅信組織會還他清白。
1972年,陳再道重新復出,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后又任鐵道兵司令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始終堅持低調,常說:“我是黨培養的兵,走到哪都是服從組織安排。”
1993年,陳再道因病去世,享年84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