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梁曉飛
近年來,寧縣以破竹之勢,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在農業領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循環新章:“三元雙向”奏響生態經濟和弦
寧縣立足資源,構建“三元雙向”循環農業體系,讓種植業、養殖業與菌業共生,變廢棄物為“綠色財富”。焦村鎮西李村的甘農蘑力食用菌基地,年消化14萬噸小麥秸稈、9萬噸畜禽糞污,產雙孢菇6900噸、產值7700萬元。菌渣廢基料轉化成有機肥和飼料,形成“種-養-菌-肥-飼”閉環,兼顧生態與經濟效益。
同時,寧縣推廣中藥材“庭院經濟”。春榮鎮新莊村村民李萍種植的半畝金銀花,年收入超千元。全縣9.23萬畝金銀花、21個千畝示范點,開發12個高附加值產品,帶動3萬農戶增收。
智慧領航:科技賦能開啟精準農業時代
寧縣依托“智慧農業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網”,布設28個監測點,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決策依據。今年3月,系統預警“頂凌覆膜最佳窗口期”,縣農業農村局迅速組織“百名農技人員下鄉”,指導農戶“趁墑覆膜、保墑待播”。在焦村鎮高尉村,覆膜機與旋耕機“作業編隊”實現一體化作業,新型覆膜機效率大幅提升。
米橋鎮孟家村試點“北斗導航+5G物聯”覆膜系統,農機手通過手機APP設置參數,系統自動規劃路徑、控制行距,誤差小。土壤墑情傳感器實時監測并推送數據,實現“智能覆膜+精準管護”閉環,推動農業生產從“靠經驗”到“靠數據”轉變。
集群崛起:全鏈升級打造產業引擎
寧縣以六大產業為支撐打造產業集群。糧食產業首創“五種一體化”模式,建成示范區和示范點,帶動種植面積穩定、產值突破10億元,保障糧食安全并提升附加值。
蘋果產業通過改造、推廣和應用技術,優質果率提升,開發32個深加工產品,品牌價值15億元,打入海外。瓜菜產業建成基地,推廣技術,畝均產值高。湘樂鎮采用模式發展訂單種植,預計產量和產值可觀。草畜產業實施“小規模、大群體”模式,建成養殖場,產值高且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高。
政策護航:機制創新激發發展活力
寧縣出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近兩年落實資金2279萬元,補貼農機具2305臺套,受益農戶1859戶,規范農機合作社,形成服務體系,提高機械化水平和培育經營主體。同時,將頂凌覆膜作物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提高保額,財政補貼保費。
寧縣探索“三元雙向”向“多元多向”發展,與高校和科研團隊合作課題,推動食用菌菌種國產化和種植自動化,提升科技含量與創新能力。此外,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2個、注冊“甘味”品牌3個,設立展銷專區,提高農產品知名度與市場競爭力。寧縣正以創新和全產業鏈書寫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篇章。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