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為了給“哈軍工”組建最好的師資隊伍,陳賡請先期到達的專家列出他們所知道的同行專家名單,然后自己拿著名單找總理簽字,一個人一個人去調動落實,甚至為此將周總理“堵”在了洗手間。
在周總理的全力支持下,陳賡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從全國抽調了多批知名專家到哈爾濱工作。其中有這樣一位專家,他因挪用公款被判處死刑,在即將被槍斃時,陳賡將他從槍口下救了出來,他就是我國彈道學領域奠基人之一的沈毅。
沈毅出生于清朝末年,由于家境貧寒,14歲才開始進入私塾讀書。1924年,30歲的沈毅懷揣著救國救民的偉大抱負,選擇前往法國學習物理彈道學,只用了6年的時間就取得了博士學位。
如此難得的人才自然被法國當局所注意到,為了將沈毅留在法國,當局開出十分優越的條件,但沈毅堅決拒絕當局的挽留,決心回國效力。
1930年,沈毅回到祖國,先在上海開了一家繅絲廠,希望能夠通過實業救國,結果一 · 二八事變后,工廠毀于日軍的炮火中,沈毅決心參軍入伍。最初,沈毅在國民黨的航空攝影學校當教官,后轉入南京炮校擔任教官,并晉升為少將。
身處國民黨之中,沈毅看多了國民黨內的腐敗和派系斗爭,對國民黨深感失望。抗戰全面爆發后,沈毅有機會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與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共領導接觸,周恩來同樣早年留法,相同的經歷讓沈毅深受周恩來器重。
在周恩來的開導下,沈毅帶著全家四十多口人,從長沙輾轉到了延安,擔任八路軍炮兵團參謀長和炮兵教導營主教官。在百團大戰期間,沈毅率領部隊親赴前線,摧毀了不少敵人的堡壘。
抗戰結束后,中央安排沈毅前往東北工作。除了為東北的炮兵事業做出巨大貢獻,他還發揮出自己經營企業的專長,在東北解放區創辦了不少工廠。天津解放后,沈毅按照朱老總的建議沒有隨部隊南下,而是留在了天津。
新中國成立后,沈毅被調入新成立的民航局,由他來主管財務和發展生產。當時有大批兩航起義的技術人員被分配到民航局,井噴式的需求讓大筆資金進出民航局。時任財務處長的沈毅最終沒能經得住誘惑,貪污了上億元(舊幣)用于享樂。
“三反運動”開始后,民航局首當其沖成為中央鎖定的大目標,沈毅因此成了民航局最大的“大老虎”,被判處死刑。
1952年陳賡奉命回國創辦“哈軍工”,從民航局調來了一批專家,并在自己家里設宴招待大家。席間,陳賡無意中問起已經被抓的沈毅,大家才知道兩人是舊相識,陳賡還是沈毅的救命恩人。
在當年的延安整風運動中,沈毅因為過去在國民黨中的經歷,被懷疑是“國民黨特務”關進了監獄。當時陳賡恰好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聽說沈毅被關了起來,感到十分驚訝:“派這樣一個留法專家來當特務,國民黨下的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為此,陳賡專門去找了中央領導。經過詳細調查,沈毅才被放了出來。如今沈毅再次入獄,陳賡不想他的一身才華就此被掩埋,遂決定將他救出來。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陳賡帶著人先去探監,以“辦學需要”的名義,直接將沈毅從監獄里帶了出來。隨后,陳賡直奔中南海,在毛主席的建議下,給審判沈毅的中央領導打了一圈電話,保證沈毅戴罪立功。
幾天之后,最高法給陳賡打來電話,說已經將沈毅改為死緩,監外執行,讓軍工籌委會去補辦手續。
為了保證沈毅的安全,陳賡讓軍務參謀親自送沈毅到哈爾濱。沈毅到了哈軍工之后,先當了一段預科的輔導教員,之后負責彈道學教材的編寫和外文資料的翻譯工作,為新中國彈道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沈毅感恩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廢寢忘食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為了避免引起火災,他拒絕在屋里生爐火,只靠著喝酒來御寒。在沈毅的努力下,他主導研發的遠程火炮射擊計算系統,將命中率提高了30%,他培養出的學生,后來很多都成了“兩彈一星”工程的核心骨干。
1959年,鑒于沈毅在哈軍工的表現,中央宣布對其特赦。此后沈毅繼續在哈軍工任教,直到1969年病逝。
其實像沈毅這樣的專家,陳賡還解救出了不少。諸如俞大維的妹妹俞大縝,由于政審一直通不過,無法被調入哈軍工。陳賡知道后交代有關同志:“社會關系復雜一點不怕,只要清楚就好,重在看個人的現實表現。”
從1952年創辦哈軍工開始,一直到1961年病逝,陳賡的職務雖然多有變動,但唯有哈軍工院長一職沒有卸任,甚至在離世前三個月,陳賡強忍著病痛,在病床上寫下對學院工作的調整建議,真正做到了為新中國的國防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