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區老師的團隊里,除了我自己之外,還有非常優秀的物理和化學老師,他們都是和我理念相近,且經驗豐富的老師。
只不過,平日里我輸出內容比較多,他們更多在幕后專注備課和教學,偶爾被我拉到前臺。比如,今天分享的內容,就是和我一起拍檔十年的老朋友,負責我們初三化學的陳老師。
準初三的同學,即將迎來化學這門新學科。這幾年,廣州中考化學的難度是在增加,或者說穩定在高位的。所以盡管化學在中考的分值從27年開始有所降低,但化學這門學科的地位依然舉足輕重。
在學習化學之前,不妨看看這幾個關于化學的誤誤是不是同時也是大家的誤誤。
誤解一: 學好化學只需要死記硬背
很多人覺得,化學就是自己硬背,本質是文科。
沒錯,初學化學確實需要記憶較多的元素符號、化合價、原子團符號、化學式、方程式等,但這些都是學習化學的基本工具,就好比學習英語需要先記憶單詞一樣。但只掌握單詞也不能精通英語,還需懂得語法規律才能了解句子與文章。
化學亦同理,更核心是理解原理規律(如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的微觀構成與性質的關系等))比如記住“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是基礎,理解“中和反應的本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分子”才能靈活運用,這些絕不是簡單的記憶這么簡單。
自2018年至今,中考化學試題已大幅度減少機械性記憶類題型,試卷上考察的基本是課本以外的陌生物質,著重考察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注重初高銜接。
如新鮮出爐的2025年廣州中考,利用已知的分子結構推導合成【甲酸】(高中階段學習的有機物)的方程式書寫;
再如2024年廣州中考工業流程考察了碳酸鋰的提純,并不是最初的“背多分”的科目。
誤解二:化學只學一年,“臨急抱佛腳”就能考好
初三化學是啟蒙階段,期中考前內容相對基礎(前期主要記背內容占主導,一些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可能也掌握不到位)。
從九年級上冊第五章化學方程式計算開始,要求結合實驗內容進行計算,且計算內容與平常所學的數學,物理計算方法不一樣,有同學開始“水土不服”,化學開始呈現出真正的理科面貌。
第六章的碳元素物質的性質與轉化,碳單質、碳與碳的氧化物的性質各有不同,并引入了大較量的實驗內容以及反應方程式,內容繁多,易混亂,學生水平開始分化。
九年級下冊的《金屬》、《溶液》、《酸堿鹽》難度更是階梯式上升。學生初期輕視,后面極可能出現知識斷層,成績逐漸下滑,甚至到九下出現不及格的情況。
由于化學只學一年,那必然是學習時間最短的一科,從初三上半學期(9月份)開始學習化學,到次年3月底結束課程轉入復習,備戰4月下旬一模(一模需考察兩冊書所有內容),只有7個月的時間,共需學習12個章節。
若是重點中學或普通中學的重點班,學習進度則會更快,一模之后,孩子還要備戰物化實驗操作考試,大部分化學復習課轉變成實驗實操課,孩子梳理化學知識的時間進一步被壓縮,則會使一些非天賦型選手(特別一些原本數、理基礎不好的學生),未能及時摸索化學的學習的規律,從而跟不上學習節奏的情況,導致在一模的時候暴露出嚴重問題(上冊不穩,下冊不懂)。
因此,進行適當預習還是有必要的,能夠更好應對現今學校快節奏的教學方式,為備考一模前留出更多練題時間,越早規劃準備,后期備考壓力則越小。
誤解三:2027年中考改革,化學分值降低,難度可能也會下降,化學不再重要
在剛剛過去2025中考,大部分學生反映選擇題比較基礎,直呼填空題是“地獄”難度。事實上,化學試題整體保持穩中有進的基調,題目注重呈現更多形式的創新,“反套路”的出題形式越發明顯,沒有固定的題型,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設問,強化證據推理與模型建構能力。
如第14、17、20題,考查學生
基于實驗事實或現象進行證據推理
,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之間的關系。
第15題借助稀土元素鈧及其化合物情境,考查
運用模型判斷物質類別、預測性質的能力
在實驗探究與遷移創新方面,第19題
要求學生分析表格數據,得出物質溶解度特點
,并將其遷移應用于制備并分離Ba(OH)?固體。
第20題作為實踐應用探究題,讓學生
運用燃燒與滅火等反應模型完成實驗探究
,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提升遷移能力。
(以上中考試題分析來自廣州招考網)
同時,今年無論中考化學或高考化學計算題題量增加,通過計算題難度實現選拔優生的要求,進一步壓低獲得90+分的門檻。(以下數據來自于2024年中考化學年報數據)
可以看到,2024年中考化學平均分67.3,全市滿分僅3人,過往滿分滿天飛的情況已成絕唱。
該圖是22~24年中考分數段曲線圖,在考生人數持續攀升的前提下,9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數卻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可見在數學之外,化學也逐漸成為拿高分不易的科目,其選拔要求也在提高。
綜上,試題的創新發散來源于課本基礎知識模型,引導學生回歸課本核心知識,對規律理解透徹,機械性刷題及背題對考試并沒有實質性幫助。
從今年中考反映出近年來化學試題靈活度有增無減,雖然2027年新中考政策中化學分值降低,但分值與難度并沒有直接關系(深圳中考化學總分50分,難度同樣不低),考察的是同樣的知識,從趨勢上看,如果中考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區分度的話,這個難度估計系數不會有太大改變。
以下是近年媒體對中考化學科的評析: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看看目前高中選科的情況,物理化學的綁定程度非常之高,選擇物理的同學,次選科目包含化學幾乎是標配。由此可見,無論是對中考還是對未來高中的學習而言,化學的重要性也不應被低估。
最后,準初三的同學如何規劃學習化學這么新學科,說說我的看法。
7月至8月,“提前認知”。
在新初三學習化學之前,提前在暑假學習初三化學上冊內容,領先學校,提前認知化學基礎理論、基礎實驗、基本物質,率先構建化學知識體系,贏在化學的起跑線上。
9月至1月,“同步提高”。
初三上學期,同步學校進度,延伸初三上學期化學知識,拓展中考必考知識,突出中考重點和難點,配合中考化學經典題目,積累初三化學知識厚度,從秋季開始為中考夯實基礎。
2月至3月初,“難點突破”。
在寒假,提前攻克化學最難點--溶液和酸堿鹽,并結束初三化學所有內容,為春季中考總復習做好準備。
3月至中考,“綜合運用”。
在一模考試之前,首先進行一輪復習,鞏固寒假所學的溶液和酸堿鹽,回顧秋季基礎概念理論及身邊的化學物質,為中考復習夯實基礎。然后進行第二輪復習,針對中考必考的專題進行綜合練習,層層突破,構建完整的初三化學知識體系,實現一模考試中計算推斷實驗專題的全面運用。
一模之后,進行最后的第三輪復習,針對一模考試的重難點及考試暴露出的問題,全面剖析歷年中考及一模真題,并在在中考考前全面梳理,最終贏得中考!
另,區老師工作室有初高中的數理化思維課程,包括新初一、新高一銜接課和春秋季同步課,當然還包括本文作者陳老師的化學課。有興趣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咨詢一下小助手叮當老師,看看時間地點等是否合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