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縣中醫醫院外二科醫生焦鵬,積極響應國家東西部協作號召和濟南市衛健委關于對口支援甘肅臨夏州的統一部署,主動請纓,肩負重托,作為2025年第一批隊員遠赴千里之外的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中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工作。
初到永靖,焦鵬醫生面臨著語言溝通障礙、生活習慣的差異、醫療設備、技術水平與東部地區存在差距等諸多挑戰,并沒有絲毫退縮。他深知,對口支援是國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戰略,作為一名醫生,支援邊疆和民族地區,是責任,更是光榮。抵達臨夏州永靖縣中醫院后,他迅速調整狀態,克服身體不適,積極適應環境,學習當地方言,主動融入醫院和社區。并深入臨床一線了解科室現狀和當地多發病、常見病特點,全身心地投入到幫扶工作中。
患者就診時,他深知當地群眾看病不易,總是想方設法為他們減輕負擔,能用便宜藥絕不用貴藥,能精準檢查絕不重復檢查。就算患者到了下班時間來就診,也從不推諉,堅持等待看完最后一個病人。
焦鵬醫生發現當地外科技術相對薄弱,許多患者需要輾轉州府或省城就醫,負擔沉重。曾經門診上有個老太來咨詢,多年的甲狀腺結節已經出現了壓迫癥狀,“頸部束帶感、衣領勒脖子”等感覺讓她夜不能寐,經濟條件的不允許讓她多年來一拖再拖,如今終于不能忍受。以往的這種手術,病人大都去了州府甚至省城醫院。孩子想讓她去省城做手術,但又考慮活動不方便和生活的不便利。經過和病人及家屬的反復溝通和耐心的講解,病人決定在當地治療。患者住院后,焦鵬醫生制定了詳細的診療計劃,并帶領他的團隊順利開展了手術。
術后病人感覺頸部久違的輕松感又回來了,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此后,他又陸續指導開展了多項手術,將原本需要轉診到省城的患者留在了本地治療,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奔波之苦。
針對科室診療流程,他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常見病、多發病的標準化診療路徑和操作規范,完善了術前討論、疑難病例會診、術后管理等核心制度,顯著提升了醫療質量和安全水平。通過教學查房、專題講座、手術示教、病例討論等多種形式,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交流給當地醫生。還積極參與下鄉義診、健康宣教等活動。
來永靖縣中醫院工作的這段時間,焦鵬醫生深感一個人的幫扶實在有限,為了實現“長期、持續”的協作,遂萌生了一個依托平陰縣中醫醫院與上級醫院聯動的轉會診服務中心,搭建三方遠程會診平臺的想法,并把這個想法匯報給了后方單位,得到了院長陳忠秋的大力支持,構建了“臨夏-濟南-上級醫院”的三方會診平臺。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促進醫療資源優化配置,以彌補東西部醫療資源的不均衡,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積累病例資源,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
像焦鵬醫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在各自的協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他們像春雨一樣默默滋潤著臨夏的醫療體系,讓技術的種子在這片大地上生根發芽,為鞏固魯甘協作成果、助力臨夏州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了重要力量。
通訊員 李陽 孫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