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10日電(李京統 黃方)7月8日至11日,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在北京舉辦。這是時隔近15年,這一全球高鐵領域“頂流”大會再次落地中國。
7月8日,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在北京開幕。國鐵集團供圖
高鐵不僅是被網友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首的“國家名片”,更是全球矚目的“國際標桿”。本次大會吸引了全球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政府官員、駐華使節、企業高管、專家學者。
那么,外國人眼里的中國高鐵有“多能打”?中新網在現場采訪發現,有三個關鍵詞被提到的次數最多。
第一個關鍵詞是安全。
尼日利亞小伙薩努斯說,中國高鐵給他最深的印象是安全舒適。“我認為(中國高鐵)非常棒,票價親民,技術發展迅速。”他介紹,自己已經在中國生活了三年,很享受這里安全的交通體系,尤其是公共交通。
英國博主亞當對于中國高鐵的安全性則有獨特的感受。他說,在很多外國人看來,中國高鐵非常神奇,它的每一處設計,包括飛快的速度、安全性、舒適性等,都讓他們感到好奇。但他感覺對中國人來說這就是一輛普通的列車,是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屬于中國人的幸福”。
安全舒適的背后,是硬核實力在支撐。
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披露了中國高鐵的發展成績單。《中國高速鐵路發展報告》顯示,經過多年技術攻關,中國已形成了完備成套的高鐵技術體系,覆蓋高鐵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管理等各個領域,成功研制了不同速度等級、多種制式,能夠適應高原、高寒、風沙等各種運營環境的復興號系列動車組。
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為例,憑借多個“世界之最”,這座橋讓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邁入“千米級”時代。
2024年,中國31個省會城市間鐵路平均通達時間較2012年縮短近50%,中國高鐵動車組單日發送旅客可達1600萬人次,相當于一個超大城市的人口通過高鐵網流動。
CR450BF復興號動車組模型。國鐵集團供圖
第二個關鍵詞是創新。
老撾國家鐵路公司總經理道金達·西哈拉表示,中國鐵路不斷探索創新之路,不僅對中國,也對其他國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國際鐵路聯盟客運部主任貝特朗·米納里說,中國高鐵給他最深的印象就是創新能力,他還列舉了CR450動車組的例子,“中國高鐵目前運營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在不遠的將來,最快的高鐵商業運營時速將達400公里。雖然目前尚未正式運營,仍在試驗階段,但這說明中國高鐵技術在不斷進步。”
與大會同期舉辦的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上,中國的CR450動車組樣車也驚艷登場。400公里的運營時速,將使它成為世界上運營時速最快的新一代動車組。
高鐵動車組的換代升級,不僅彰顯“中國速度”的持續提升,更映照中國創新的領跑優勢。
CR450AF動車組。國鐵集團供圖
第三個關鍵詞是合作。
近年來,“坐著高鐵看中國”已經成為廣大國內外旅客享受美好旅行生活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有力推動著國際交流合作。
國際鐵路聯盟機構關系部主任菲利普·羅蘭表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是國際鐵路聯盟的成員,我們彼此之間保持協同一致,我們正在密切合作。"
“雅加達與萬隆兩城間的旅行時間由之前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6分鐘,城際交通轉化為通勤交通,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印尼-中國高速鐵路公司董事長德維亞納·斯拉梅·里亞迪在大會上為雅萬高鐵“點贊”。
在國內,高鐵讓中國變“小”,讓夢想變“大”。在海外,高鐵化身紐帶,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國鐵集團副總經理王立新介紹,我國主持制定了國際鐵路聯盟高速鐵路領域全部13項系統及國家標準,完善了高速鐵路的全球技術標準體系,加強同各國的合作。如全線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的雅萬高鐵,將雅加達到萬隆間的旅行時間由3個多小時縮短至46分鐘;連接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和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匈塞鐵路,開通運營3年多來,累計發送旅客約1100萬人次,極大地方便了沿線人民出行。
高鐵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高速鐵路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
今年,是世界鐵路誕生200周年。面向未來,中國將進一步建設完善高速鐵路網,推動高速鐵路向更完善、更高速、更安全、更綠色、更舒適、更智能的方向發展。(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