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也就是7月9日,我還特意調鬧鐘看了國新辦的例行發布會。說真的,心里挺期待能聽到有關養老金調整的好消息,畢竟不少朋友天天問我:“今年養老金怎么還沒落地?是不是出了啥岔子?”結果呢,整場發布會聚焦的都是“十四五”規劃的那些大事兒,發改委的官員主要講成就和發展,沒一個字提養老金。說實話,失落還是有點。
不過我翻了好幾遍以往記錄,發現其實這也正常。養老金的調整通知,從來都不是在這種大場合下“官宣”的,都是人社部和財政部悄悄地聯署發文件,淡定得很。以前每次我也會等發布會,但后來發現完全白等,真沒必要。
那為啥今年拖到七月份還沒動靜?難道遇上啥難辦的事?我琢磨著可能真有點復雜。今年是養老金“并軌”之后首次調標,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那套終于攤到一塊兒了——說白了,是一道加了變量的算術題,操作起來難度直線上升。還疊加了漸進式延遲退休的改革,好多政策一起上,誰敢掉以輕心?之前是5、6月就出通知,這次磨蹭,八成是要把細節琢磨透。
而且我聽說,今年的調整方向有變化,中低收入群體吃香點了,不再是“大鍋飯”。這事本來就挺容易被人爭議的,比如三十一省市經濟差異大,物價又不一樣,要做細致的平衡確實頭疼。你要是財政寬裕的地方,可以多點,可有的省壓力山大,不能簡單照搬。辦實事,不容易。
我還打電話問了上海的社區服務站,人家說得挺直接:“通知肯定要晚點,不過一旦下來了,1月起的補發一分錢不會少,你放心。”感覺今年也是第一次有不少新人能趕上調整,別太著急,錢不會飛掉。
其實,補發機制一直很靠譜,大伙別慌張。比如之前上海都明確,無論啥時候批,都會追溯到年初。你想啊,退休人員盼著的就是實打實的錢,啥時候到賬才最踏實。今年慢一步,但補發到位,這點我自己心里還是信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現在關心的,未必是賬面那幾個漲點。關鍵是,這次所謂的“傾斜調整”到底怎么玩?中低收入到底能漲多少?高收入的會變慢點么?會不會開始有檔次了?這些都沒說死。還有,每個省的操作節奏會不會拖沓?有的地方快點,有的地方慢點。延遲退休的那檔子事,會不會讓不同群體到手的錢差異拉大?這些還真不好說。
我作為一個普通人,說真心話,就盼著國家還是能照顧家里手頭緊的人,哪怕漲得少點,也比平均分舒服。所謂“兜底”,就得看政策落地的良心。
但不得不說,這些年咱國家在養老上的制度彈性,確實比以前機動多了。每回遇到卡脖子難題,最終都能穩住,把大多數人照顧進去。別看今年情況復雜,邊并軌邊改革,重點又給困難人群“加雞腿”,其實都得靠一錘一錘敲實的執行力。有時候咱們抱怨慢,其實正說明決策更謹慎了。
我看接下來最值得盯緊這幾條:一個是到底怎么分層,能不能像階梯一樣,誰該多誰少說清楚;一個是不同省份的進度條是不是同步,有沒有省拖后腿;最后,就是明年后年通知能不能早點不吊胃口。
說到最后我有點想問你們——你最關注養老金調整的啥細節?有沒有哪種分配方式讓你覺得更公平?底下評論區歡迎留言吐槽,咱們真想聊就聊明白,說不定你的想法也能被相關部門看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