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美國總統特朗普規定談判的“截止日期”馬上要到了,但在最后關頭白宮卻又收到了一條壞消息:
另一個“亞洲大國”決定和美國叫板,且不服從他索要的條件,這個國家就是印度。
美國的關稅已經加到70%,為什么這筆稅款非收不可?印度決定模仿中國的路線和特朗普對壘,最終能成功嗎?
距離美國關稅談判期限剩下3天時間,特朗普的“貿易協議名單”上還是只有2個國家:英國和越南。
他們這波對170多個國家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這也就是說大部分國家要么是和美國“打太極”,要么根本就不理睬特朗普。
即便是他在3號已經宣布對所有國家“發函”威脅,警告美國馬上就要征收關稅了,還是沒有國家來買單。
萬般無奈之下,特朗普在5號當天臨時加碼,宣稱他們將關稅最高拉到70%,每天都會發10到12個國家發通知,要讓他們準備好在8月1號“納稅”。
美國這個臨時舉動反而讓更多人看穿特朗普“沒底氣”,因為如果美國真打算征稅的話,他們就沒有必要一個個發函通知。
況且不管是以什么名義將日期推遲到8月1號,都證明特朗普又要采取4月份的“拖字訣”了,否則大可在9號之后開始收稅。
而且各國不約而同注意到一個點:這次特朗普的“征稅通知”,包括他所有的言論都沒有提到中國。
中國在5月份和6月份和美國進行兩場談判,最后都沒有達成一個確定的協議,最后只有日內瓦協議的框架條款。
所以在中美關稅談判最終沒有定下來的時候,特朗普卻罕見“放過”了中國,
當前并沒有對華進行進一步的施壓,反而在近日連續解除對中國乙烷、芯片設計軟件和飛機發動機的出口限制。
美國接連取消對中國出口芯片設計軟件、乙烷和C919發動機的出口禁令
美國通用電氣(GE)與法國賽峰集團合資生產的LEAP-1C發動機
特朗普如此做不無目的,更大程度上還是他們不想再和中國搞一場新的“貿易對抗”了,而是要專心應對和其他國家的貿易沖突。
說到底,美方在第一場和中國的貿易戰爭中打的很難受,特朗普的145%關稅形同虛設,最后自己反而妥協要求中國進行談判了。
中方又祭出稀土這張底牌,加快了第一輪貿易爭端的結束。
直到現在這張“稀土牌”都沒有讓美國企業緩過來,特朗普自然不敢在稀土還沒有“跟上”的時候再度挑釁中國了。
沒想到在這個時候,還真的有一個國家站了出來,印度吹響了“反攻特朗普”的號角。
在4日當天,印度宣布從WTO途徑解決關稅,公然決定“反擊美國”。
他們稱華盛頓的汽車關稅影響了印度的出口計劃,所以印度必須進行報復。
在這之前,印度已經對美國畫了兩條“紅線”,表示農業和乳制品是印度在與美國談判中不可能和讓步的點。
印度這一招各國似曾相識,因為中國反擊美國的時候,也是從WTO作為出發點的,印度顯然是在效仿中國。
印度為啥要對美國“劃紅線”,還是和他們的經濟和美國的“沖突”有很大關系。
首先印度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眾多,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關系到龐大農民群體的生計。
美國農產品憑借其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成本優勢,以及先進的農業技術,
一旦大量涌入印度市場,印度本土農產品和奶制品將在價格競爭中處于劣勢,農民收入會大幅減少甚至是破產,整個社會都會動蕩。
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奶制品生產國之一,奶制品產業同樣是“危險線”。
若按照美國的要求,進一步放開農產品市場準入,
尤其是向美國轉基因產品開放市場,以及擴大乳制品市場準入,印度本國農業和乳制品產業將遭受巨大沖擊。
2024年2月份,莫迪政府的農業政策引起農民不滿,數萬名農民駕駛拖拉機準備沖進首都新德里抗議,最終經過多輪談判才平息這場抗議活動。
可見在印度國內,農民是絕對“不好惹”的存在,即便是莫迪對此也無計可施,他們就算想討好美國也沒辦法下手。
印度這次準備效仿中國和美國叫板,不過外界并不看好莫迪能贏。
其一是中國對美國有“底牌”,印度沒有。
印度主要出口產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和資源依賴型領域,
如紡織品、農產品、礦產品以及低附加值的制造業產品,這些產品可替代性較強,在國際市場上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和定價權。
一旦印度對美國實施關稅反制,美國很容易找到其他替代供應源,從其他國家進口相似產品;
印度出口企業則會面臨訂單流失、產能過剩等困境,只能求和了。
其二是美國對付不了“中國制造”的短缺,但能應付“印度制造”。
就算是貿易戰開打,特朗普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手段,幫助本國企業緩解因印度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維持企業的生產和運營。
而印度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財政狀況也較為緊張。
在應對貿易摩擦時,他們缺乏足夠的政策工具和資金支持來保護本國產業和企業。
再加上長期的貿易爭端可能導致印度外匯儲備減少、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加劇等一系列經濟問題,這樣下去印度根本“耗不起”。
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之前獲得其他國家的認可尊重,沒人按照特朗普“二選一”選擇打壓中國。
印度就不一樣了,美國如果決定反制很可能聯合其他國家對印度形成壓力,特朗普可以利用美國話語權和影響力,阻礙印度爭取有利的貿易規則和政策環境。
而印度雖然在外交上奉行不結盟政策,但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相對有限,難以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廣泛的支持聯盟來對抗美國的壓力。
此外,印度與美國在軍事、地緣政治等領域對美國也很依賴。
有這些因素在的話,莫迪真能完全放得開手腳,想取得和中國一樣“逼和”美國,真是難如登天。
參考資料:
《印度通報:計劃報復美國》紅網
《重磅!印度擬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特朗普:將向多國發函!歐盟、日本、韓國強硬表態》每日經濟新聞
《奈娜·夏爾瑪:關稅期限將近,印度也對美國劃出了“紅線”》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