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名字聽著嚇人,其實就是一種讓肌肉慢慢變“廢”的病。患者的肌肉會像漏氣的氣球一樣,一天比一天沒力氣,嚴重時連走路、吃飯、喘氣都成問題。這種病多數和遺傳有關,有些孩子從小發病,有些人成年后才出現癥狀,但不管啥時候,拖得越久,身體就越吃虧。
這種病剛開始可能不痛不癢,但身體會悄悄發出信號:手腳越來越“懶”:以前能輕松爬樓梯,現在走兩步就腿軟;搬個快遞手發抖,擰瓶蓋都費勁。走路像踩棉花:明明沒喝醉,走路卻搖搖晃晃,動不動就摔跤,膝蓋上總帶著淤青。肌肉“假壯實”:小腿看著粗,摸著卻硬邦邦,不像正常人那種柔軟有彈性。日常動作變“慢動作”:蹲下起立得扶墻,系鞋帶手不聽使喚,甚至轉頭都費勁。
這些變化一開始可能被當成“累的”或“老了”,但若幾個月不見好轉,甚至越來越嚴重,趕緊去醫院查清楚才是正事!
為啥會得這個病?
醫學研究發現,這病多是天生基因出了問題。簡單來說,父母可能把有缺陷的基因傳給了孩子,導致身體沒法正常制造維持肌肉的“營養劑”。時間一長,肌肉細胞餓得越來越瘦,最終萎縮成“皮包骨”。
不過也有人是后天基因突變導致的,和遺傳沒關系。但無論是哪種原因,早發現、早干預,都能讓肌肉“衰”得慢一點。
治這病有啥辦法?
雖然目前沒法徹底根治,但通過治療能讓身體少受罪:藥物幫忙:有些藥能減緩肌肉分解速度,讓力氣流失得慢一點。康復訓練:量身定制的拉伸、游泳、走路練習,防止關節僵硬,維持現有肌肉功能。輔助工具:拐杖、輪椅、防摔護具,幫助患者安全活動,減少受傷風險。呼吸支持:病情嚴重時,用呼吸機輔助喘氣,避免缺氧引發危險。
日常咋保護自己?
得了這病更要學會“省著用身體”:別逞強:搬重物、爬高山這些耗體力的事能免則免。防摔倒:家里鋪防滑墊,衛生間裝扶手,鞋選防滑款。吃對東西:多吃雞蛋、魚肉、豆制品補充蛋白質,少吃油炸和咸菜。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像一場和時間的賽跑,肌肉的力氣雖然溜走了,但及時治療能幫我們“拽住”健康。這句老話:病從淺中醫,越拖越難治!只要不放棄,科學治療加上好好保養,照樣能把日子過出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