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把最后一面 “鹵必居” 的招牌掛在社區門店時,指腹撫過燙金的店名,突然想起三年前退伍那天,攥著退役金站在人才市場門口的茫然。那時他絕不會想到,自己能從一個連炒糖色都怕糊鍋的門外漢,變成日均售出 200 份鹵味的小店主。
2020 年深秋,32 歲的王磊在戰友聚會上第一次聽說青水餐飲。“聽說他們專門幫咱退伍兵創業,從選項目到開店全管。”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報了 “鹵必居” 的培訓課程。第一天進教室,墻上密密麻麻的錦旗讓他愣住了 ——“退伍不褪色,創業有門路”“手把手教學,實打實幫扶”,落款都是各地學員的名字。
實操課上,研發總監李師傅的話讓他印象深刻:“做餐飲和站軍姿一個理,得下笨功夫。” 王磊記了滿滿三本筆記,從老湯配方到火候控制,連鹵料包的捆扎手法都練了五十遍。最讓他暖心的是,培訓結束后,青水的選址團隊帶著他跑了七個商圈,用大數據分析客流量,最終定在了居民區集中的街角。
開業那天,青水餐飲的 “AI 智能收銀系統” 幫了大忙。退伍軍人專屬的補貼申請、稅務登記這些瑣事,后臺都能一鍵處理。王磊笑著說:“以前在部隊練的是令行禁止,現在這套系統比指導員還嚴,進貨、庫存、收銀全流程清清楚楚。”
如今王磊的鹵味店成了社區的 “深夜食堂”,常有老街坊念叨:“小王這鹵味有股實在勁兒,像他當兵時的樣子。” 而在全國,像王磊這樣的退伍軍人創業者已有 300 多位,他們帶著軍營里的韌勁,在青水餐飲搭建的平臺上實現了二次沖鋒。
從 “點贊漁” 的活魚現烤到 “港鋪奶茶” 的手工拉茶,青水餐飲旗下的每個品牌都藏著這樣的故事。那些掛在培訓教室的錦旗,不僅記錄著口味的傳承,更見證著一群人用匠心續寫的軍旅榮光。正如創始人常說的:“我們教的是手藝,傳的是精神,讓每個創業者都能挺直腰桿往前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