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顯
“景樂集團”(King Parrot Group)創立于1992年,起家是一家名叫“El Cid”的西班牙餐廳,位于銅鑼灣食街,也即是今天的名店街。
大約是在2000年左右,那時,它已在食街經營十多間餐廳,十分成功,只是并沒擁有鋪位,餐廳賺了錢,業主便加租,為他人作嫁衣裳。
因此,后來它開始經營諾士佛臺,也一連在當地開了4間酒吧兼餐廳,成功將該地包裝成餐飲熱點,其集團行政總裁周驪莉(Anna Chau)因而被稱為“九龍蘭桂坊一姐”。在諾士佛臺,公司擁有兩三個鋪位,也算是吃下了部分肥水。其后,公司把餐廳業務往外擴散,全盛時期,擁有二十多個品牌,超過一百間餐廳,包括赤柱美利樓的知名“帝樂德國餐廳”“嵐.石海鮮&牛扒餐廳”“燒肉男”等。
集團也買了一些物業,看傳媒報道,公司在結業前,出售了6項物業,分布于灣仔、尖沙咀等地區,賬面獲利合共達4,128萬元。此外,還有數間未出售的住宅及工廈單位,包括位于愉景灣和柴灣合明工廠大廈。
就我所知,這公司很善于經營飲食業,從市場定位,揀鋪,計人流,營銷策略,聘請人手,入貨,成本計算,全都非常專業,因此才能多年來屹立不倒,愈滾愈大,在2007年左右,有基金投資了約一億元入股,差點還上了市。
然而,它們有一個缺點,就是沒有什么美食的知識,和不注重飲食的質素。且舉一個例子:
十多年前,它開一間新疆菜餐廳,派了一位香港廚師,到深圳去,又找了一位新疆廚子,去深圳教了香港人3個月,這間新疆餐廳便以這位香港廚師為總廚,開張了。
“景樂集團”的經營餐廳,從El Cid到倒閉,都是抱著這種態度,在以前,香港人對飲食的民智未開,倒還好氹,但是到了今時今日,普通一位中產階級食客對于飲食的知識,隨時遠在餐廳老板之上,而且還有Openrice和各式各樣的飲食群組。很明顯,這種模式已落后于大格局,因此它的倒閉,也有著必然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