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掌控著全國60%的生豆進口量、60%的烘焙產能,相當于每2杯咖啡中,就有一杯的原料經過昆山。
作者 | 劉萍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這個夏天的熱浪,由“蘇超”的爆火率先點燃。
6月29日,蘇州隊坐鎮昆山奧體中心迎戰揚州隊。作為江蘇省唯一通過國際足聯認證的最高標準專業足球場,當天昆山奧體中心涌入43617名球迷,創下“蘇超”單場觀眾紀錄。
昆山咖啡為蘇州隊加油
雖然該紀錄后來被南京奧體中心打破,并不妨礙昆山跟著出圈。燃情“蘇超”主場背后的昆山,已連續20年位列全國百強縣之首,是眾所周知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
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其咖啡業也強悍到要劍指千億規模,去年更是被國際咖啡品鑒者協會授予“國際咖啡之都”的稱號。
目前,昆山掌控著全國60%的生豆進口量、60%的烘焙產能,相當于每2杯咖啡中,就有一杯的原料經過昆山。咖啡消費端的9.9元價格戰打了好幾個回合,少不了昆山的功勞。
昆山成功把咖啡產業賣到全世界,居然不產一粒咖啡豆!
“無中生有”,昆山的咖啡速度
咖啡與茶葉、可可并列為世界三大飲品,但受制于地理區隔、經濟文化發展差異等因素,咖啡豆從傳說中的公元4世紀在非洲埃塞俄比亞被首次發現,到走向歐美、乃至亞洲地區,這段旅程歷經千年。
等來到中國時,已經是19世紀。1892年法國傳教士在云南賓川率先種植咖啡,云南多地成為重要種植區。如今,云南咖啡豆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據了全國總種植面積和產量的98%以上。
而昆山與咖啡的緣分,起步則要晚得多。在昆山,流傳著一個關于“臉盆咖啡”的故事。
1986年春節,昆山開發區內一家企業為迎接挪威工程師到訪,公司副總專程到上海買來咖啡招待外賓。
當地服務人員沒有接觸過這“棕色液體”,以為跟中國人常喝的大碗茶、酸梅湯類似,也是用盆盛著,用碗舀著喝,于是服務員便直接用臉盆盛著咖啡端到桌上,讓在場人員錯愕不已。
故事細節已不可考,但在那個連速溶咖啡都屬奢侈品的年代,這座江南縣城與西方飲食文化的巨大鴻溝是真實存在的,昆山人幾乎不知咖啡為何物。
誰曾想,這場略顯尷尬的邂逅,埋下了改寫昆山產業格局的伏筆。
沒什么“咖啡基因”的昆山,前期和咖啡的關系有些“慢熱”。
1992年,臺灣的摩卡咖啡進入昆山,把易拉罐咖啡的生產線轉移到昆山生產。此時,昆山僅是“生產基地”,尚未觸及產業核心。
轉折發生在2003年8月28日,江蘇省第一家星巴克門店在昆山開張。背后是昆山開發區已聚集大量外資企業,催生了穩定的咖啡需求。這個看似普通的門店,成了昆山咖啡產業發展的新起點。
事實上,早在星巴克門店開業前5個月,也就是2003年3月14日,昆山弘惠食品有限公司在昆山成立,企業類型為港澳臺法人獨資,主營食品生產業務,涵蓋咖啡、含茶制品、代用茶及茶飲料開發,同時開展農副產品粗加工。但該公司真正開始從事咖啡豆烘焙業務的時間,要等到2014年被順大集團收購后。
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
圖片來源:昆山發布
而星巴克的到來,讓昆山意識到,咖啡不僅是飲品,更是一條貫通全球的產業鏈,便開始系統性深耕。
任何產業的崛起都離不開政策的助推,昆山咖啡也不例外。當地政府給咖啡產業提供稅收減免、創業補貼等支持,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昆山開發區還專門設立了“咖啡產業孵化園”,吸引創業團隊入駐。
2017年,億政咖啡入駐,是昆山第一家專門聚焦咖啡產業鏈核心環節的企業,見證了昆山咖啡產業從無到有的崛起。
2020年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簽約落戶,同年越南中原咖啡、日本三井物產、法國路易達孚等全球頭部企業跟著扎根,2022年瑞幸咖啡簽約落戶并動工,標志著昆山咖啡產業駛入快車道。
至此,星巴克與瑞幸形成“雙巨頭”支撐。前者代表全球咖啡巨頭的中國戰略,后者折射本土連鎖品牌的擴張野心,共同為昆山注入從烘焙加工到供應鏈管理的核心能力。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咖啡生豆進口數量維持高速增長,全年總進口量達到18萬噸以上,僅昆山一城,就占據其中近60%。
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外宣負責人曾表示,星巴克每一杯經典濃縮咖啡里,都有云南咖啡豆。而全國平均不到兩杯咖啡中,就有一杯源自昆山。
從西南邊陲到東部沿海,兩地站在咖啡鏈的頭尾兩端,一個是中國咖啡之都,一個是國際咖啡之都,共同見證咖啡產業在中國的迅速崛起。
這一切的完成,至今不過20年出頭。
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
千億產業鏈的可能性
產業萌芽的底層邏輯,往往藏在時代的縫隙中。昆山咖啡的發展軌跡,始終與開放程度緊密相連。
40年前,昆山還是典型的“魚米之鄉”,稻麥油、魚蝦構成了經濟的基本盤,陽澄湖大閘蟹就是昆山最有名的特產,曾有“產量不高、貢獻不小、收入不少、生活蠻好”的說法。
改革開放后,周邊縣市鄉鎮工業異軍突起,昆山因工業基礎薄弱、缺資金、缺項目、缺技術、缺人才等難題,發展慢了半拍,工業產值只有周邊縣市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淪為大家口中的“小六子”。
這種落差倒逼昆山尋求破局。幸運的是,昆山有著極好的區位優勢,地處長三角經濟腹地,還和上海挨得特別近。昆山得名自小昆山,這座山峰經歷長期行政區劃演變,現在屬于上海松江,可見其關系之近。
這種“地緣親緣”讓昆山得以承接上海的要素外溢紅利。當臺資企業向長三角大規模轉移,昆山憑借區位優勢大力引進臺資企業,1990年10月江蘇首家臺資企業——順昌紡織有限公司落戶昆山開發區,迅速聚集了滬士電子、富士康等大批企業。
在這期間,昆山不僅積累了制造業代工經驗與產業配套能力,更培育出“為外資配套、與全球對接”的產業思維,這恰是日后咖啡產業崛起的隱性基因。
2014年,順大集團收購昆山弘惠食品有限公司。順大集團是一家研發生產咖啡、茶葉以及多種食品添加劑的集團企業,為國內外知名的食品及餐飲品牌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如上文所提,弘惠食品主要從事咖啡固體飲料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收購完成后,順大集團正式在昆山開發區投資設廠布局咖啡產業,弘惠食品開始做咖啡豆烘焙業務。
由于咖啡豆大多為國外進口,昆山“背靠上海借東風”的優勢再次凸顯。2017年,億政咖啡落地昆山,成為這里引進的第一家咖啡企業。該企業隸屬于路易斯集團,投資總額5000萬美元,為肯德基、Costa等國際知名餐飲連鎖集團提供咖啡、茶等相關配套產品。
昆山咖啡產業的真正躍升,在于構建了“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的全鏈條能力,而頭部企業的重倉布局成為關鍵推力。
2023年9月,總投資2.2億美元的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投產。這是星巴克在中國打造咖啡生產和物流基地的最大投資項目,相當于11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整合了生豆進口、烘焙、包裝、物流等全環節,補齊了星巴克在中國垂直產業鏈的最后一環。
對星巴克來說,從昆山出發,3個小時內,物流能覆蓋華東地區2000多家門店,這是星巴克在中國門店數量最多、也最密集的區域。同時,昆山距離上海洋山港和外高橋僅有兩個小時車程,而它們是咖啡生豆進口到中國重要的港口。
瑞幸烘焙基地
圖片來源:瑞幸咖啡
次年4月,瑞幸投資1.2億美元的烘焙基地落地,年產能3萬噸,是國內目前產能最大的咖啡烘焙加工廠。
昆山對咖啡產業的期望,是做到千億規模。要實現該目標,僅靠產業鏈的生產環節并不足夠,銷售、交易環節也要抓在手里。
自2022年起,中國(昆山)國際咖啡產業大會與咖啡文化節每年舉辦,成為鏈接全球的窗口。
昆山國際咖啡產業展覽會
2023年,昆山建起全國第一個專業咖啡交易分撥中心,匯聚全球的優質咖啡豆,可存儲5萬噸咖啡生豆,讓八、九成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料不出昆山就能買到。
而“咖啡產業指數”的打造,是昆山試圖將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話語權。正如 “星巴克指數”反映區域活力,昆山指數或將成為觀察中國咖啡市場的“晴雨表”。
消費端的本土化破局
產業根基的深厚,往往會滋養出消費端的繁榮。
昆山外向型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得咖啡館很早就成為商務社交的標配。隨著時間的推移,咖啡文化也早已超越商務場景,逐步滲透至市民生活。
這里咖啡館的密度,突破了作為縣級市的認知邊界。500多家咖啡店星羅棋布,柴王弄、聰明弄、縣后街等本土的街巷里,幾步就是一家咖啡店,體感上密度堪比上海核心區域,甚至出現連續幾家店鋪都是咖啡店的情況。在昆山的鄉村,咖啡館同樣隨處可見。
眾多咖啡館使用本地烘焙豆,強大的產業基礎還孵化出一眾本土品牌,注重差異化特色,不止是簡單的開店。
例如,成立于2019年的群青咖啡,自建烘焙工廠,為昆山100多家、全國1000多家中小型咖啡店提供咖啡豆和咖啡顧問服務,還開展技能培訓、生豆售賣、門店經營、面包烘焙等業務,形成了系統化的“咖啡+”產業鏈。
昆山的咖啡品牌開始進入投資機構的視野。今年2月,維咖瑞咖啡完成A輪融資,獲瑞信基金5000萬元投資,計劃上半年開設50家直營門店。
維咖瑞咖啡專注于高品質現萃咖啡,以云南咖啡豆為基礎,融入昆山非遺文化昆曲,核心業務包括咖啡豆采購與烘焙、咖啡產品研發與銷售以及品牌推廣與市場拓展。
規模較大的品牌還有諾丁頓,在昆山有10余家門店,截至2024年,全國門店數量已突破200家。其配套的咖啡烘焙廠、生豆商都在昆山,正依托供應鏈打造咖啡零售品牌。
當然不可忽略的是,面對瑞幸、星巴克等巨頭的下沉,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間可能被擠壓,目前咖啡市場價格戰硝煙未散,性價比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因素。背靠完整的產業鏈,如何在價格戰中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間,考驗著本土品牌的成本控制能力。
根據《2025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2024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達3133億元,較上年增長18.1%;人均年飲用數由上年的16.74杯增至22.24杯。面對龐大且快速增長的市場,昆山仍有追趕的時間。
昆山咖啡產業根基與消費市場的雙向賦能,勾勒出中國縣域咖啡經濟的鮮活樣本。
當很多縣域還在糾結于資源稟賦的短板時,昆山證明了資源稟賦并非產業宿命,沒有咖啡豆也能做咖啡之都。既然比不了“有什么”,那就靠“能整合什么”做得出彩。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