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7月10日電 題:這所鄉村小學,10年打壞1000多個籃球
——中小學“以體育人”成效觀察之二
新華社記者鄭明鴻
課余時間的回龍小學,隨處可見正在打球的孩子。屈膝、抬肘、壓腕……一些二年級的小朋友,也能在罰球線用標準姿勢,將球投進籃筐。
過去10多年間,這所位于貴州興仁市回龍鎮的鄉村小學,從零出發,走出了一條通過教學生打籃球、帶學生外出比賽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的道路。
體育教師陳明是該校最早帶孩子們打籃球的老師。2011年,他調入回龍小學任教,發現孩子們課余時間缺乏體育活動,還時不時發生口角和矛盾,不少孩子性格內向,不愿與人交流。
“我本身喜歡打籃球,就決定利用課余時間帶學生們打籃球,幫他們培養興趣愛好,讓他們的校內外生活更加豐富。”陳明說。
不過,一些家長害怕打籃球會影響孩子學習,起初并不支持陳明的想法。為此,陳明沒少去家訪,他耐心跟家長講打籃球的好處,征得同意后,又自費買來小籃板送到學生家中,并幫忙裝好。此外,他還送給學生籃球、球衣、球鞋等裝備,讓學生周末和寒暑假期間,在家也能隨時打球。
打球的學生逐漸多了起來,另一個困難又擺在了陳明和同事面前——怎么教孩子們打球?陳明說,自己會打球不等于會教學生打球,為了盡可能讓孩子們接受更專業的指導,他們會先在網上看教學視頻,但只能學一點教一點,不是很系統。
2016年,該校成功申報為“姚基金”體育項目公益學校,這個困難迎刃而解。“2017年至2020年,‘姚基金’每年夏天都派志愿者到學校指導,每次兩個月,帶學生訓練的同時,也將先進的訓練方法和理念教給我們。”陳明說。
2017年,回龍小學首次組隊外出比賽,但慘敗而歸。在陳明看來,孩子們技戰術水平差、進攻方式單一、缺乏團隊配合等,是球隊折戟而歸的主要原因。回到學校后,陳明和同事針對球隊弱點和短板,重新制定了訓練計劃,在繼續抓好運球、投籃、傳球和腳步等基本功訓練的同時,加強了技戰術訓練。
如今,學校已經有了自己的訓練體系。“我們的觀念是讓孩子‘先參與、后熱愛’,先通過小游戲讓低年級的孩子參與籃球運動,練習投籃等基本功,到了三、四年級,就教他們一些籃球規則,五、六年級時則加強技戰術訓練。”
為了讓孩子們打球、學習兩不誤,回龍小學要求學生學習成績過關,才能去打籃球。在該校副校長陸林鵬看來,此舉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前是老師追著讓他們學習,現在變成了他們主動要學習,主動想要提高自己”。
如今,回龍小學天天有訓練、周周有比賽、月月有聯賽,全校1048名學生中超六成會打籃球。為了保障孩子們課余時間都能有地方打球,除上海一家愛心企業捐建的一塊標準籃球場外,學校還因地制宜安裝了10多塊小籃板和多個小籃球架。
“2015年以來,孩子們已經打壞了1000多個籃球,年均打壞100多個。”陳明說。
據了解,在U8、U10、U12等年齡組,回龍小學都組建了校隊。目前為止,該校各年齡組男、女籃已累計24次在市、州級比賽中奪冠,在省級比賽中也獲得了兩次亞軍、兩次季軍的好成績,是當地名副其實的校園籃球勁旅。在前不久結束的興仁市小籃球聯賽中,該校U12女籃更是以場均凈勝超50分的優異表現,強勢奪冠。
憑借賽場上的優異表現,2024年6月,該校6名女籃隊員受邀到西安觀看中國女籃備戰巴黎奧運會的系列熱身賽,現場為中國女籃助力,并同楊力維等隊員面對面交流。
“出去打比賽,我見到了很多新鮮事物,學到了很多,現在就想好好學習、好好練球,努力走出大山,將來有能力回饋家鄉。”該校U12女籃隊長尤萱說,球場上的瞬息萬變教會了她處變不驚,“比賽要一分一分打,做事要一步一步來”。
該校U12男籃隊長楊元海告訴記者,打籃球不僅能幫助他放松心情,還讓他的心理更強大了,也讓他學會了團隊協作,以及從容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
“這些孩子性格內向,但骨子里很倔,聽不進去建議。打籃球以后,他們變化很大,性格開朗多了,什么事情都愿意跟我們分享,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提升明顯,也能聽進去別人的建議了。”該校教師任燕說。
“讓孩子們臉上有笑,眼里有光,身體更強健,心理更健康,學會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這就是我們的初衷。”陳明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