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的天空從未如此敏感。7月9日,英國《中東之眼》一則報道瞬間點燃全球軍情分析師的神經:伊朗在6月停火協議生效后,“立即”通過石油換裝備方式,秘密獲得了八個營的中國紅旗-9防空系統,每套折價50萬桶原油。報道細節精確得令人咋舌——七個阿拉伯國家官員交叉印證,甚至標明了最大200公里射程可覆蓋德黑蘭等重點空域。
此消息一出,輿論嘩然,以色列媒體坐不住了,迅速向中方求證。對此,中回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相關報道與事實不符!”聲明雖僅三句話,卻如精密設計的外交文本——既否認傳聞、重申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立場,更著重強調“不向交戰國出口武器”的軍貿原則。**中國用外交辭令的精確制導,將傳聞擊落于無形**。
耐人尋味的是,這已是半年內中東第三次傳出“中國軍售伊朗”的謠言。為何此類傳言屢禁不止?背后折射的,是伊朗對俄制防空系統的深度失望。在6月以伊沖突中,號稱中東最先進之一的伊朗S-300系統淪為國際笑柄——面對以色列F-35機群空襲,竟連探測都未能觸發,操作員甚至“不知發生了何事”。號稱射程300公里的S-300PMU-2,在實戰中形同虛設。而2024年4月伊斯法罕附近一套S-300被以軍直接摧毀的畫面,更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伊朗曾寄望俄羅斯提供更先進的S-400,但莫斯科始終未松口。無奈之下,德黑蘭轉向中國裝備的傳聞自然甚囂塵上。畢竟中國紅旗-9外貿版FD-2000早有口碑:攔截斜距125公里(改進型達200公里)、速度4.2馬赫,巴基斯坦、摩洛哥等多國已列裝。更關鍵的是性價比——相較美俄同類產品,中國防空系統價格優勢明顯。
就在傳言發酵之際,白宮正上演耐人尋味一幕。7月7日晚,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舉杯共進晚餐,慶祝上月聯合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成功。特朗普語出驚人,將這次行動比作“杜魯門向日本投原子彈”,宣稱“制止了很多戰斗”。內塔尼亞胡則警告伊朗“核腫瘤雖被清除但可能復發”,暗示隨時準備再度動武。
以色列早已未雨綢繆。以戰略事務部長羅恩·德默從華盛頓帶回密報:只要伊朗敢重啟核計劃或轉移高濃縮鈾,白宮就會對以軍新一輪打擊“開綠燈”。以情報機構正24小時監控伊朗核設施,尋找風吹草動。
若紅旗-9真入伊朗,美以會收手嗎?歷史給出殘酷答案:以色列與俄羅斯關系遠優于對華關系,但以軍轟炸俄制S-300防護的伊朗目標時,何曾有過猶豫? 對華盛頓和特拉維夫而言,中國防空系統入伊非但不是威懾,反倒可能成為誘人的“測試靶標”——誰能抗拒實戰檢驗中國武器性能的誘惑?
中國在中東的棋局其實早有章法。近三年對中東軍貿額增長42%,客戶名單清一色是美國傳統盟友:阿聯酋、沙特、卡塔爾…… 當卡塔爾“沉默獵人”激光系統攔截胡塞武裝無人機時,中國軍工的“非沖突存在模式”正悄然改寫地區安全規則。自2013年以來,中伊官方軍事貿易額始終是零,即便伊朗防長訪華洽談殲-10CE采購時,雙方也未突破框架。
與其說中國拒絕伊朗,不如說北京更懂中東生存之道——**用技術合作代替武器輸出,用安全共識替代武力平衡**。在美伊火藥味彌漫的波斯灣,中國正以獨特姿態證明:不靠軍售刷存在感的大國,反而能贏得更多尊重。畢竟真正的區域穩定,永遠無法從導彈發射筒中倒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