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骨朵???????????
古裝劇易出爆款,因而一向競爭激烈。2025年上半年古裝劇集市場以《國色芳華》和《白月梵星》的同期對打拉開序幕,《錦繡芳華》《書卷一夢》《桃花映江山》三部不同類型古偶劇的“廝殺”來收尾,可以說是從寒冬打到酷暑。
古裝賽道是一如既往地擁擠,但與往年爆款頻出的情形相比,2025年上半年的古裝劇聲量還是頗為冷清了。期間雖有精品劇作不失所望,以及黑馬劇作創造驚喜,但仍然擋不住古裝大盤下落之勢。
骨朵對比了近三年的古裝劇數據表現,對古裝劇的播出情況進行復盤,從中窺見古裝劇發展的困境與趨勢。
熱度遇冷,公式失靈
2025年上半年古裝劇的數量是近三年新高,有37部,而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分別為26部和29部,可見古裝劇的數量供給是一直增加的。但從需求來看,市場對古裝劇的反饋不甚理想。從骨朵平均熱度來看,上半年的古裝劇集市場中,熱播劇集的數量在2025年有所減少。
2023年和2024年骨朵熱度突破77的劇集均為6部,而2025年則是5部。且2025年上半年劇集市場中缺乏骨朵熱度79以上的高熱度古裝劇集,而2023年和2024年同期分別有2部和3部。古裝劇集數量雖然多了,劇集大盤卻沒熱起來,爆款也沒爆出來,上半年的古裝劇集始終差了一口氣。
2025年上半年豆瓣評分7分以上的古裝劇有7部,而2023年和2024年同期僅有5部和4部,因而從口碑上來說,優質的古裝劇是越來越多的。一直以來,行業是具備輸出高品質劇集的能力的,只是在制作過程中,可能也會偏離市場,進而導致高口碑、低熱度的情況出現。
但從2025年上半年骨朵平均熱度TOP5的古裝劇來看,7分以上的有3部,且不存在6分以下的劇集,可見市場對于優質劇集的正向反饋是持續強化的,叫好又叫座似成為常態。
從2023年到2025年骨朵平均熱度TOP5的古裝劇集來看,雖然市場環境變了,但古裝劇集的制作思路并未改變,即IP打底、流量加持、營銷驅動。這套公式曾經為古裝劇創造諸多爆款,但在當今市場遇冷的情況下也讓古裝劇陷入了瓶頸。
在2025年上半年的古裝劇中,IP改編的劇集有24部,占據全部劇集的64.8%,IP劇依然是古裝劇的主力軍。但相對來說IP的知名度有所下落。就從骨朵平均熱度TOP1的改編來說,相比藤羅為枝的《黑月光拿穩BE劇本》以及貓膩的《慶余年》,意千重的《國色芳華》影響力就太弱了。也可以說,劇集播出好壞其實與IP的影響力也不完全相關了。在好IP窮盡的趨勢下,IP的選擇在減少,IP對劇集的加持其實也在減弱。
在劇集整體大盤低迷的情況下,同樣在減弱的還有流量效應。從2024年開始,市場就已經走向沉寂,無一部古偶劇能爆出新的流量,古偶男女主的候選人也就在幾張熟面孔之間徘徊。
一方面,觀眾厭倦了不停轉的流量輪換搭配,另一方面,除超頭部流量外,流量生花在市場遇冷、營銷減弱的情況下,也不再能托舉整部劇集。老牌流量被削弱,新晉流量跑不出,流量時代下落趨勢漸顯。
因此在預算緊張、大環境下落這個難以改變的現狀下,“IP+流量+營銷”這套安全牌似乎早已不再安全。從2025年上半年古裝劇播出情況就可以看出,改編IP+新晉流量小生的組合,也僅能拿下74.41的骨朵平均熱度;而陳都靈第一次擔任古裝大女主的《雁回時》,熱度則達到77.72。前者是傳統仙俠女師男徒劇情,后者則是重生復仇宅斗爽劇,觀眾會選哪個似乎一目了然,可見內容才是真正讓觀眾買賬的核心所在。
而回顧2023年和2024年,其中不乏一些古偶新面孔的搭配,但播出效果同樣不錯。如2023年李蘭迪和陳星旭的《星落凝成糖》,骨朵平均熱度78.12;2024年張婧儀和胡一天的《惜花芷》,骨朵平均熱度77.60,且它們的豆瓣評分均超過7,可以說是當年跑出的黑馬劇集。
無論是IP還是流量搭配,雖是一部劇的賣點,但是當觀眾不為這些賣點所動,其發揮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小。在古裝劇供給越來越落后于觀眾需求的市場情況下,如果張張都是安全牌,那古裝劇市場只會越來越不安全,制作方和平臺押寶的古裝大劇也會不斷失手。
老題材乏力,新內容亮眼
任何內容如果沒有新鮮血液的輸入,最后都會枯竭。對于影視市場,當單一題材的各種可能性被試透,觀眾對此種題材的喜愛度也會不斷被透支,而在2025年,首當其沖的就是仙俠題材。
2025上半年共有8部仙俠劇上線,在近三年中數量最多,其中熱度最高的《白月梵星》,骨朵平均熱度未突破77。而在前兩年,無論是2023年的《長月燼明》,還是2024年的《與鳳行》,骨朵平均熱度均超過79,是當年的爆款古裝劇。
梳理仙俠劇的發展脈絡,從2015年的《花千骨》開始,到2018年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再到2022年的《蒼蘭訣》,三部大爆的古裝仙俠均開辟了仙俠劇的不同路線,為內娛輸送了新的流量生花,獲得了后來者無法復制的成功。
而歷經十年時間,仙俠劇的受眾似乎已經嘗遍了仙俠的各種套路,曾經新鮮的人設和劇情放到現在,如同嘗不出咸淡的白開水。觀眾留給仙俠劇的耐心越來越有限,制作方的仙俠之路自會艱難,已是不新不成。
而相比已經套路化的仙俠,2025年上半年的落地古裝表現尚可。如主打古裝權謀,通過“恨海情天”引觀眾入場的《藏海傳》;以及憑借精良制作與扎實劇情,從“經商101”中殺出來的《國色芳華》,這兩部以TOP1流量小生和流量小花為男主和女主的劇作,為觀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但還有一條賽道,比有流量生花加持的大制作表現更加令人驚喜,那就是宅斗。2025年共播出了兩部宅斗劇,《雁回時》以女主復仇為主線,爽文式短劇契合當下的市場,引得大量觀眾入場討論,因而熱度較高,為77.72,如果沒有爛尾爭議,熱度應還有上漲空間;《似錦》同樣是重生復仇,但傳統宅斗劇情相比前者缺少爽感,其骨朵熱度為76.00,完全倚仗宅斗題材本身在下沉市場的吸引力。
在仙俠疲軟、已播劇集效果又不錯的基礎上,宅斗或會成為新風口,成為古裝劇的新餑餑。在待播待拍的古偶熱“餅”中,走宅斗路線的頗多,如改編尤四姐小說的《紅塵四合》《一甌春》、任敏和此沙二搭的《良辰美錦》、譚松韻主演的《蘭香如故》等等。但當前的宅斗劇是經過市場檢驗的熱門,未來的宅斗劇還需未來市場的考驗,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觀眾對宅斗題材的熱忱會維持多久。
除了宅斗題材,一些新的形式、新的內容也在2025年上半年迎來了好的反饋。如走古風志怪單元劇路線的《無憂渡》,非大女主和大男主,而是通過中式志怪與純粹愛戀打出不一樣的古偶風格,收獲了77.42的骨朵熱度;而同樣采用單元形式的《五福臨門》,則通過給觀眾“喂cp”的形式引觀眾上頭,在競爭激烈的1月份檔期收獲了76.85的骨朵熱度。
還有近期正在播出的《書卷一夢》,以女主角意外穿書、為保命與紙片人斗智斗勇為主線展開,反套路的敘事給古偶劇帶來了久違的新鮮感,目前骨朵熱度走勢也在平穩上升中。
無論是志怪,還是cp組合,亦或是單元形式,均是在零幾年就已出現過的劇集表現形式,前者有《聊齋》,后者有《歡喜婆婆俏媳婦》。老形式、新內容,如今能實現熱播,足以說明觀眾渴望新內容太久。古偶市場還未飽和,在市場間隔期太久的情況下,老形式也能煥發新生機。
古裝劇,季播適配體
在2023年到2025年這個周期,多部古裝劇的續集上線,如《慶余年2》《長相思2》《鵲刀門傳奇2》等等。但從播放效果上來講,第二部表現不輸于第一部的只有《慶余年》和《唐朝詭事錄》,古裝劇季播的探索,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其實如果單從類型上講,古裝劇是實現季播最具潛力的類型之一,原因就在于它深度的世界觀和天然的敘事優勢。從世界觀上,古裝劇具有多樣化的可拓展性;地理上,可分層解鎖區域地圖;勢力上,可每季引入新的陣營;時間上,可跨朝代敘事。
而從敘事容量上來說,無論是歷史正劇,還是架空權謀,無論是仙俠玄幻,還是江湖爭斗,均可以多線敘事,僅僅單季可能難以承載完整的故事。通過季播,可以實現每季聚焦于一個核心矛盾,逐步展開,從而不斷拓展故事的不同想象和可能性。
但季播與簡單的分季不同。一個故事分季,是由于敘事篇幅的原因,簡單地將一個故事砍為兩部分,即上部和下部。上篇常無結局,下篇進行續接,最后為一個故事畫上句號。《國色芳華》和《長相思》即是如此。
但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分季播的情況下,下部的市場表現往往不如上部。一方面在長時間的等待中,觀眾容易喪失對劇集的興趣;另一方面,劇集下部內容可能也不如上部精彩,從而導致下部的熱度和口碑有所下滑。
從2025年播出的《國色芳華》和《錦繡芳華》來看,同一個故事,相隔半年,卻是完全不同的熱度表現。《國色芳華》作為開年古裝劇,以78.72的骨朵熱度領跑全年的古裝劇,且創下7.8的豆瓣高分,可謂是熱度和口碑雙豐收。而相隔半年,《錦繡芳華》的骨朵平均熱度為75.98,熱度下降明顯。因此,將一個故事切開,簡單地分季播出,兩季表現可能大不相同。
但從商業邏輯上講,在第一部成功的基礎上,簡單地分季可以在第二部完成商業上的收割。還是以《國色芳華》為例,第二部在開播時,單集廣告數量便是高位開局,且高于第一部。因此在劇集第一部成功的基礎上,第二部的招商就已經盆滿缽滿,此時從投資的角度來說,第二部的熱度和口碑似乎不甚重要。
但是,如果一個劇集IP要實現季播,第二部的熱度和口碑就至關重要。因為如果第二季掉了鏈子,也就不會有接下來的幾季,這個劇集IP的運營就是失敗的。這就需要在前期就做好劇集的結構設計以及世界觀的持續開發,且在第一季留好懸念。
以成功開發季播模式的《唐朝詭事錄》為例,這部劇以公主和太子爭奪皇位的大唐為背景,蘇無名等人的探案為主要內容,在世界觀不變的基礎上,案子具有可持續開發性。且第二季融入地理因素,以開發地圖的形式實現延續,從而塑造了第二季的西行故事。更別說其在第一季就留下了公主和盧凌風的母子關系為懸念,為第二季乃至第三季故事的展開奠定了基礎。第二季在故事精益求精的基礎上,無論是熱度還是口碑,都比前作更上一層樓,進而順利開發下一季。
《慶余年》同樣如此。它以范閑的成長為主線,在第一部結尾留下言冰云殺范閑的懸念,第二部從第一部的結局直接引入,在貓膩IP原著的加持下,通過加入不同勢力以及不同支線,成功展開第二部故事,實現了從第一部初入朝堂到第二部勢力成型的完美過渡,是2024年骨朵熱度最高的劇集。且口碑也不錯,豆瓣評分達到7.3,創造了繼續開發下一季的可能。
因此,古裝劇可以說是實現季播的潛力股,亦有成功經驗。但不能簡單分季,需要提前規劃好故事框架,解決劇本的可持續性問題,制作連貫性的看點。若能實現,古裝劇季播模式或有望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
古裝劇已經站在轉型的路口,觀眾需要新內容,行業也需給出新東西。當舊的經驗失效、流量神話漸漸褪色時,行業看似是在下沉,但也在迎來新的轉折。唯有扎實劇本、創新敘事、敬畏觀眾,方能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在下落中開辟新的生機,迎來下一個黃金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