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煙柳畫橋輕籠薄霧,槳聲燈影里浮動著千年未散的韻律。咸平五年,汴梁城的春意剛染綠柳梢,二十四歲的柳永便踏著滿地柳蔭,意氣風發地踏入皇城。行囊中,那一摞摞泛著墨香的詩稿,承載著他對科舉的期許與抱負。彼時的他,堅信自己能在考場上一鳴驚人,奏響功成名就的華章,卻不知命運早已為他譜寫了一曲跌宕起伏的人生樂章。
少年柳永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他懷揣著“學而優則仕”的理想,躊躇滿志地奔赴科舉考場。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初次落第的他,滿心不甘與憤懣,寫下“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詞句,看似灑脫不羈,實則是無奈之下的自我寬慰。這一句嘆息,恰似春日里被驟雨打彎的柳絲,雖暫時低垂,卻在逆境中尋得了新的生長方向。
自此,柳永的身影頻繁出現在秦樓楚館之中。這里的絲竹管弦,成了他靈感的源泉;歌女們的婉轉歌喉,成了他詞章的傳播者?!皸盍叮瑫燥L殘月”,短短數字,將離別的傷感與哀愁描繪得淋漓盡致;“執手相看淚眼”,更是把戀人分別時的不舍之情刻畫得入木三分。這些詞句,隨著歌女們的吟唱,飄過汴河兩岸的柳浪,在勾欄瓦肆間廣泛流傳。市井百姓對他的詞作追捧有加,街頭巷尾,處處都能聽到人們吟誦他的詞句。
然而,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眼中,柳永的詞作不過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靡靡之音。他們認為,詩詞應當用于宣揚儒家教義、抒發家國情懷,而柳永專注于描寫兒女情長、市井生活的詞作,無疑是對傳統文學的褻瀆。更令柳永絕望的是,皇帝一句“且去淺斟低唱”,徹底斷絕了他的仕途之路。這仿佛是一記重錘,將他多年來的理想與抱負擊得粉碎。
但柳永并未因此一蹶不振。他如飄飛的柳絮,離開了繁華卻讓他失意的汴梁城,開始了輾轉江南的漂泊生涯。杭州西湖的柳浪聞鶯處,留下了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贊嘆;蘇州運河的柳影婆娑間,回蕩著他“云樹繞堤沙”的沉吟。在江南的山水之間,他不再執著于廟堂之上的黃鐘大呂,而是將目光投向江湖的煙火人間。與歌女們的朝夕相處,讓他體會到了真摯的情感;各地的游歷感悟,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這些都化作筆下流淌的文字,成為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樂章。
在柳永的詞作中,雖然多寫兒女情長,但細細品味,便能發現其中蘊含著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表面上是在訴說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實則是他對自身理想永不言棄的誓言。盡管生活困頓,仕途失意,但他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沒有停止創作的腳步。
在友人相聚的酒肆外,柳枝在暮色中輕輕搖曳。柳永常常在酒酣之際,從袖中掏出那早已皺卷的詞稿,用沙啞的嗓音吟唱著“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燭火搖曳間,恍惚間,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意氣風發、懷揣夢想的少年時光。然而,酒醒之后,望著鏡中鬢角的白發,撫摸著身上磨損的衣帶,他只能無奈地發出一聲嘆息。醉夢中激昂的樂章與現實里落魄的處境,交織成了他人生的變奏曲,充滿了無奈與辛酸。
暮年的柳永,生活愈發窮困潦倒。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筆耕不輟,如同那歷經風雨的老柳,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仍努力綻放新芽。臨終前的那個雨夜,他望著窗外煙柳畫橋處的朦朧燈火,在未完成的詞稿上緩緩落下最后一筆。
柳永離世之時,殯儀之日,滿城歌女自發攜帶柳枝而來。她們哀歌與樂章交織,共同為這位一生獻身于譜寫世間優美曲調的詞人,演繹了一曲最后的哀歌。他的詞作,穿越千年時光,至今依然在煙柳畫橋之上,在文人墨客的淺唱低吟之中,回蕩著不盡的余韻。
作者簡介
周俊杰,男,四川廣漢人,作品散見《今日中學生》《散文詩世界》《楚天聲屏報》《河源日報》《淮南日報》《九龍報》《龍溪文學》等刊物,多篇新聞稿被四川經濟網、四川新聞網、四川先鋒網、湖南紅網、瀟湘晨報等采用發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