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時,查看暑假賬單讓我倒吸一口冷氣——兒子的補課費,竟快抵上我三個月工資了!更讓我揪心的是,孩子攥著滿篇紅叉的試卷,眼神空洞,像臺電量耗盡的機器。
兒子說,"媽,這些題補課老師都講過,可一做題,我腦子就一片空白……"
兒子的這句話像根針,扎進了我的心里,疼得我整晚都無法入睡。我砸下的錢、押上的時間,到底是為了什么?為何這看似充滿希望的補習之路,竟讓全家都走入了死胡同呢?
那段日子,我日夜都非常焦慮,頭發都掉了不少,也白了不少。清晨趕他進語文籠,下午塞進數學籠,晚上再關進英語籠。我一只固執地以為,只要精準投喂足夠多的"知識飼料",他的成績就會像設定好的程序一樣飆升。
補習老師成了我重金聘請的"高級飼養員",學習群里時刻匯報:"今天投喂了第三單元重點題型!""明天強化訓練第四單元易錯點!" 我感覺自己竟真把孩子當成了一臺等待指令、被動輸入的AI。
直到那個周末,兒子在小區騎自行車,一次次摔倒,膝蓋都蹭破了皮。我心疼想扶,卻被鄰居爺爺攔?。?讓他自己找平衡,你扶得了一時,扶不了一路。"
老人指著天上盤旋的鳥兒:"你看那麻雀,翅膀硬了就得離巢撲騰,爹媽喂得再飽,不自己練,終究飛不起來,得餓死。"
這番話猶如晴天霹靂,讓我瞬間驚醒。補習班塞滿他腦子里的"知識點",像父母給幼鳥銜來的食物,只管一時飽腹。這只能讓孩子長大,卻不能讓孩子自由翱翔天際,真正的學會飛翔,是需要自己無數次撲騰與墜落中,長出強韌翅膀。
我深思熟慮之后,我堅決地停掉了所有補習班。最初兒子茫然無措,像突然撤掉飼料的雛鳥。我拿出那份刺眼的試卷,和他一起細看錯題。一道應用題,他數字計算全對,卻因曲解題意而全盤皆輸。這不是公式沒記住,而是閱讀力與理解力的根基在搖晃。
找到問題后,接下來我們不再追求題海。每晚半小時,成了安靜的"閱讀探險"時間,這也是每晚的必修課。
起初他如坐針氈,我陪他一起讀。遇到《昆蟲記》里法布爾描述蟋蟀發聲那段,他困惑地皺眉:"它翅膀怎么震動就出聲音了?" 我沒直接解釋,而是翻出舊吉他,輕輕撥動琴弦:"瞧,弦震動,就有聲音了。蟋蟀的翅膀,就是它精巧的琴弦。"他眼睛瞬間亮了,原來知識并非孤立碎片,而是能彼此唱和的樂章。
自此之后,孩子似乎開竅了,數學的轉變更讓我驚喜。面對復雜行程問題,他不再套公式,而是抓起玩具車在桌上來回模擬。車子走走停停,他口中念念有詞:"哦!原來這里相遇后,乙車其實還在繼續往前開?。? 他在具象操作中摸到了抽象問題的筋骨,那種自己"參透"的感覺,讓孩子充滿了自信與驕傲,眼神也變得明亮無比,這是補習班從未給予的珍寶。
變化在悄然生長。他不再被作業嚇得拖延,每晚主動坐到書桌前,像迎接一場期待已久的探索。遇到難題時,他不再第一時間喊"媽",而是變成了敢于挑戰的勇士,孩子開始蹙眉思考,草稿紙上寫寫畫畫。
一次他解出一道困擾許久的數學題,興奮地沖過來,眼睛亮得像星星:"媽!我自己想出來的!" 那一刻我明白,真正的學習從不是被動接收,而是靈魂被未知點燃后的主動求索。
回望當初的焦慮,我恍然大悟:高分從來不是靠補習班"灌"出來的。如同幼鷹,喂得再精細,若不曾被推下山崖,經歷拍打翅膀的恐懼,便永遠無法真正擁有藍天。其實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是如此,我們給與得再多,都不及孩子真切地感受與體驗,真正地經歷,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料。
我并非全盤否定補習的價值。當孩子在某些節點確實需要點撥,它可以是助力。但若家長把教育簡化成"付費投喂知識",指望補習老師當萬能飼養員,那就是本末倒置。最珍貴的養分,是支持孩子長出屬于自己的力量——閱讀力、思考力、專注力、韌性,缺一不可,這些才是助他翱翔一生的羽翼。
教育之路,沒有一蹴而就的神話。當我放下"AI喂養員"的執念,真正看見并信任孩子內在的生命力,改變才真正開始。這過程緩慢卻無比踏實,更是讓人驚喜無比,如同看著幼鷹在跌撞中羽翼漸豐,終有一日,他將擁有屬于自己的遼闊天空。
真正的教育,是點燃火種,而非填滿容器;是磨礪翅膀,而非投喂食糧。 當孩子眼中有了對世界的好奇之火,那才是最值得被珍視的。
#優質好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