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識體質,運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將體質分為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根據體質調養身體,可以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目的。
今天,百草君總結了常見體質的簡單辨別方法和調養建議,大家可以對應自己的情況,看看哪種養生法最適合自己。
常見表現:說話沒勁,常出虛汗,易氣短,有疲倦感。容易出現低血壓、內臟下垂等健康問題。
養生要點:氣虛體質的人,養生重點要以益氣固本,健胃補脾為主。
● 飲食上,可以多吃益氣健脾的食物,如小米、粳米、山藥、牛肉、薏米、芡實、白扁豆、大棗等。
● 要養護好胃經。經常按摩陽明胃經有補氣作用,可以重點按揉健脾和胃的足三里穴,能幫助強壯體質。
注意:平時不宜做那些容易出大汗的運動,更不能出猛力和憋氣。要睡眠充足,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動和熬夜,免傷正氣。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口苦口干,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
養生要點:濕熱體質的人,養生應以祛濕、清熱為主要原則。
● 日常宜吃清淡、甘寒的食物,如薏苡仁、泥鰍、黃瓜、苦瓜、綠豆等。
● 經常按揉具有化痰祛濕的穴位,如肺俞、八髎、中脘、足三里、陰陵泉等。
● 生活中,要常曬太陽,適合加強鍛煉,如長跑、爬山等,以消耗體內多余的熱量。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養生要點:陽虛體質的人,要培補陽氣,避寒就溫。
● 日常可以多吃些牛羊肉、蔥、姜、蒜等溫補陽氣的食物,
● 動則生陽,每天鍛煉1~2次。以舒緩柔和的運動方式為主,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
● 晚上可以用生姜、花椒水泡腳半小時。也可以溫灸關元穴、命門穴幫助溫補陽氣。
常見表現: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手足心熱,鼻干咽干,口干少津,喜喝冷飲,面色潮紅,有烘熱感。
養生要點:陰虛體質的人,要注重滋陰潤津。
● 食療養生,建議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比如綠豆、冬瓜、芝麻、百合等。
● 建議經常按摩具有滋陰作用的“復溜穴”。復溜穴可以補腎益陰,溫陽利水,是滋陰的重要穴位。
常見表現:舌苔厚膩,多肥胖、腹部肥滿,易脫發,汗多,皮膚經常出油。容易出現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等健康問題。
養生要點:痰濕體質的人,應以化痰祛濕為養生原則。
● 飲食上,建議日常多吃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如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
● 經常按揉“化痰第一穴”豐隆穴。豐隆穴能調治脾胃二大臟腑,有很好的除濕祛痰效果。
常見表現:性情急躁,容易健忘,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點。這類人要特別注意提防腫瘤,心腦血管,中風等疾病。
養生要點:血瘀體質的人,要注重活血化瘀,以活血養血為主要原則。
● 日常可以多吃些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的食物,如黑豆、蘿卜、綠茶、山楂等。
● 穴位保健,推薦按摩疏經通絡,散瘀活血的穴位,如期門穴、血海穴、委中穴等。
常見表現:焦慮不安,情感脆弱,多愁善感,容易失眠受驚,會無緣無故嘆氣。
養生要點:氣郁體質的人,養生原則要以行氣解郁、寬胸解郁為主。
● 飲食上,要多吃些寬胸理氣的食物,如小麥、白蘿卜、柚子、黃花菜等。
● 這類人宜動不宜靜,要多戶外運動,可以進行爬山、武術、游泳等。也可以鍛煉呼吸吐納功法,幫助開導郁滯。
● 經常按摩舒暢氣機的膻中穴,幫助調理人身氣機的功能,可用于一切氣機不暢導致的病變。
常見表現:對氣候環境適應能力差,抵抗力弱,易過敏,容易出現哮喘、鼻炎、風團、咽癢等健康問題。
養生要點:特稟體質要注重益氣固表,避免接觸過敏原。
● 飲食要注意清淡均衡,粗細搭配,葷素合理,避免接觸蝦、蟹、辣椒、咖啡、濃茶等辛辣腥膻發物及含過敏物質的食物。
●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注意室內衛生,在季節交替時,減少外出活動。
參考文獻:
[1]劉勇. "不同體質的養生要點." 中華養生保健 7(2007):
[2]朱秀蘭.八種體質的養生法[J].東方藥膳, 2019(3):
[3]王化清, and 朱秀蘭. "八種體質養生法." 開卷有益:求醫問藥 4(2017):
[4]曹曹. "人有8種體質也要有8種養生法." 中華養生保健(上半月) 2004年8期, 38-39頁 (200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