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張照片,特意去了一趟天鵝湖。”
近日,
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
分享合肥天鵝湖的夜景風光,
其中,
煥新亮相的合肥大劇院
憑借璀璨燈光與獨特建筑造型,
成為了市民和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標”。
合肥大劇院外飾煥新,氛圍營造。通訊員 束蕊 攝
如今,
在舞臺之外,
合肥大劇院正突破傳統劇場的邊界,
以多元角色融入城市生活,
解鎖更多的可能性。
“地標打卡點”:外飾煥新引駐足
天鵝湖畔波光瀲滟,大劇院內燈火通明。在今年年初,合肥大劇院結合院內環境與人流分布,對主要出入口、木橋通道及周邊綠化等多位置多方面進行了氛圍改造。主要包括東南門入口增設了落地發光藝術字;觀眾入口臺階暗藏燈帶,夜間點亮時如星光鋪就的階梯;內部通道上方懸掛“滿天星”燈串,與木橋欄桿、人行護欄的燈帶形成呼應,既方便夜間通行,又勾勒出劇院靈動的夜間輪廓。
合肥大劇院這些精心設計的光影效果,吸引不少市民與游客駐足打卡拍照。畢業季期間,合肥大劇院還開放了劇院部分特色空間,為畢業生提供畢業季拍攝場景,傳遞“謝幕即啟程”的儀式感。
“劇院作為復合型文化空間,早已突破演出場所的單一屬性,我們通過對傳統劇場模式的空間重構和功能拓展,其目的是以非演出形式實現藝術滲透,這不僅是場地的開放,更是藝術價值的延伸。”合肥大劇院公共事務部副經理陳韋韋介紹。
“城市會客廳”:市集展覽添活力
走進合肥大劇院,除了演出廳的莊重,大堂與公共區域的熱鬧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成立于2013年的江豚咖啡,在今年農歷二月初二正式入駐合肥大劇院,這家以環保為主題的咖啡館,提倡“每杯咖啡捐贈一元保護江豚”,在大劇院內收獲了劇迷的廣泛支持。
此外,各類主題展覽與市集,更讓劇院成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
在今年3月份,“江淮之春”2025非遺傳承·戲曲歌舞晚會舉辦期間,劇院內的中庭大廳變身非遺市集,40余個非遺代表性項目集中亮相,讓觀眾體驗造紙、漆扇DIY、品茗聽曲,感受文人雅士的生活意趣。
“我們會根據演出內容策劃配套活動,讓觀眾從單純‘看劇’延伸到沉浸式的文化體驗。”陳韋韋介紹,文創市集、手工體驗等活動已成為常態,“我們希望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劇院大堂熱鬧起來。”
“文藝惠民站”:全民共享藝術味
作為公共文化設施,合肥大劇院踐行“藝術為民”的理念,通過公益票、社群活動與藝術教育,讓文化服務觸達更多群體。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推出的合肥大劇院歡唱團,成為了現象級公益項目。此外,少兒芭蕾舞團、小主播夏令營、公益講座式音樂會等項目,正逐步構建起覆蓋全年齡段的藝術教育體系。陳韋韋透露,劇院還在籌建公益圖書角與音樂角,“未來市民可以在這里看書、聽小型演奏,讓藝術融入日常。”
合肥大劇院副總經理喬文表示,劇院正朝著“打造最親民大劇院”的目標邁進,“我們希望努力為觀眾提供更多內容豐富、質量上乘的文化服務,為合肥注入文化動能,讓這里不僅是演出場所,更是市民愿意常來的文化家園。”
來源:合肥日報
編輯:李夢祝
實習編輯:桑安琪
責編:汪冰 魏端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